上海音樂學院交響樂團選拔首次采用考試制
出生于1948年的米沙·麥斯基,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師從羅斯特羅波維奇和皮亞蒂戈爾斯基兩位當代大提琴巨匠的大提琴家。他將與比自己年輕近半個世紀的上海大學生,共同登上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舞臺。在這臺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參演音樂會上,與麥斯基合作的是上海音樂學院交響樂團,樂團成員均為上音管弦系優秀本科生與研究生。
邀請國際知名音樂家與學生樂團合作是上海音樂學院與上海國際藝術節展開的合作,演奏家還將在上音校內為學生帶來“大師班”指導課。去年,以色列小提琴家敏茨的這一演出和教學結合的模式收到了良好成效。“音樂學院畢業生能成為獨奏家的是少數,大部分要進入社會樂團做一名職業樂手。對學生來說,在校期間能與國際知名音樂家合作,排練過程就是很好的學習過程。”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廖昌永說,這種雙贏合作既有利于上音的學科建設也能保證藝術節的節目質量。
今晚的演出曲目中,理查·斯特勞斯的交響詩《英雄生涯》在列。為紀念這位德國著名作曲家誕辰150周年,上音學子將挑戰這首非常考驗樂團演奏水平的作品,其他曲目還包括勃拉姆斯的《學院慶典序曲》和米沙·麥斯基鐘愛的德沃夏克《降B大調大提琴協奏曲》。
“考慮曲目時,也想過《英雄生涯》的難度,但年輕人在技術和可塑性上有很大挖掘空間,應該給他們機會鍛煉。”上音管弦系副系主任、上音交響樂團負責人劉照路說。麥斯基的演出項目從去年藝術節后就開始策劃,當時定下了《英雄生涯》。今年,上海音樂學院交響樂團首次參照職業樂團方式考試選拔團員,考官從上海交響樂團等校外資源中聘請,在國內音樂院校中開了先河,考試曲目就選了《英雄生涯》。
“考官不認識學生,樂團100個位置,誰分數高誰就坐前面,誰考得最好誰就是首席,完全拷貝職業樂團。宣布這個決定后,上學期后半段,學校琴房從早到晚聽得到《英雄生涯》片段,學生的積極性前所未有。”在上海交響樂團擔任大管首席的劉照路,對采取考試制后的上海音樂學院交響樂團期待很高:“不久后,上海將會有一支新的年輕有朝氣的樂團,直逼上交。”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