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職校開出訂單班 中奧合作培養國際認證技能人才
嚴謹的德國標準雙元制職業教育一直在海內外享有聲譽。近日獲悉:國際優秀職教模式在上海落地生根,上海中職校首次有了中外合作學徒制訂單班——上海信息技術學校與奧地利職教等部門合作,在數控專業開出企業訂單班,與奧地利知名企業阿普拉和恩格爾公司共同培養符合國際標準的技能人才。學生畢業后成為企業員工,并且獲得歐盟認證的職業資格證書。
訂單班采用完全雙元制模式培養
中奧訂單班每年約招收20余名學生,與企業簽約7年。在校4年期間,跟著企業學徒,畢業后3年是企業聘約。培養模式上,中奧班采用完全雙元制模式:從第二學期起,三分之二時間去阿普拉和恩格爾企業上海分公司帶薪實習,學生跟著企業培訓師在鉗工、車工、銑工等各工種輪轉;三分之一時間在學校學習數控相關課程。企業向每名學生提供總額近6萬元學習津貼。在課程和教材方面,也將“洋中”結合,中奧雙方共同制訂教學內容和培養方案。
中奧訂單班去年起首次招生,22名學生“嘗鮮”。田晶是首屆訂單班為數不多的女生,今年,她在阿普拉公司當學徒幾個月,和同學一起,遵循企業員工作息時間,每天學徒8小時。“奧方企業對操作流程和工序要求嚴謹,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偏差。”小王介紹,進工作間必須穿工作鞋;處理鐵屑等物質不能空手,也不能戴手套,要用工具清掃;零件制作有時精確到毫米之內,既要實用又要好看,制作完成后,工作臺必須清掃干凈。
在首屆訂單班班主任高國雄看來,企業學徒制培養講究的是“量身訂制”和技術精湛。學生一進校,按照國際一流企業準員工標準要求,學徒制作的零部件不是實驗品,而是符合生產標準的產品。歐洲國家一流的工業,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精湛的工藝和高精度的嚴格標準,優勝劣汰之間,比的正是手藝高下。對訂單班學生來說,每道工序小細節完全符合技術標準后,才能進入下一環節的技能學習。
一流企業更看中思維和表達能力
中奧訂單班學生由奧方企業一手選拔。中外企業對技術人才的選擇有何不同?“動手能力強不是我們選擇的唯一標準。”阿普拉企業培訓師湯小龍介紹,國際一流企業眼中的好員工,除了動手能力強,還須有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流暢的表達能力。當然,吃苦耐勞的精神必不可少。
近幾年,為了提升專業技能型人才競爭力,上海職業教育在國際化發展上“做文章”。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引進一批海外合作項目,德國外教駐扎上海,用嚴謹的“德國標準”培養學生,全校每年有約七成學生考取德國工商行會頒發的技能證書,這相當于擁有了在歐盟各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從事技術技能工作的通行證。上海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引進外籍“東方學者”瑪麗·萊姆,在中美合作護理專業中引入國際公認的美國護士資格考試,培養的畢業生國際通用。商貿旅游學校與世界知名法國藍帶廚藝學院合作,將其培訓課程引進中國,全球頂級主廚手把手培養帶教“學徒工”,同時引入的還有國際認證的藍帶料理、甜點、烘焙、餐飲服務等職業資格標準,為上海培養緊缺的餐飲、旅游服務高級技能人才。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