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7區縣學生現場“演習”公共安全技能
火災逃生、急救包扎、心肺復蘇……在11月8日舉行的“2014年中小學生公共安全知識和技能現場展示活動”上,來自17個區縣中小學生代表“演習”起消防、交通、急救等技能。據了解,這些安全知識與日常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旨在不斷引領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的科學規范和常態長效,提升青少年的安全素養。
在現場了解到,來自松江四中高二年級的8名學生也參加了此次演練,他們有條不紊地演示著心肺復蘇的技能,個個處驚不亂,胸有成竹,動作嫻熟。該校政教處主任李勇表示,學生們在校期間也接受過各類安全教育,通過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月以及日常的活動課,安全意識已經遍及全校的每一個學生。
“安全教育不僅要得到教育部門、學校、老師的推進,更需要家長、學生們的積極支持與參與,讓安全素養深入每個孩子的生活和意識。”楊勇呼吁。
在急救現場,除了高中生展示的心肺復蘇技能,還有初中生們給“頭部出血”“腳踝扭傷”的同學包扎,小學生們則用紅領巾為“肘(膝)關節挫傷”的同伴包扎。安全過馬路、安全騎自行車等交通安全知識技能也得到學生們的展示。
此外,在東方綠舟的學生公寓演練現場,小學生們全神貫注搜尋火災隱患,“空燒”的飲水機、在床上“充電”的手機、放在窗簾邊的蚊香等,這些都被視為危險物,被學生們一一找出。
如何查看著公寓通道,繪制逃生線路圖;聽到“火警”預報后,如何捂住口鼻、低頭彎腰,沿逃生路線有序逃出;如何用麻袋、或用滅火器展示撲火滅火……形式多樣的安全技能被學生們演練得唯妙唯俏。
據了解,本活動由市教委、市氣象局、市消防局、市公安局交警總隊和市紅十字會聯合舉辦,已經持續了七年的時間,不斷推進著中小學安全教育的科學規范化和常態長效化,有效提升了本市青少年的公共安全素養。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