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成績本來很優異的高三學生,連續參加了三年高考,均因為種種意外而沒能走進考場。在即將面臨第四次高考時,父母這才意識到,可能是孩子有心理問題,于是帶著孩子到同濟醫院神經內科求醫。“今年將是孩子第四次參加高考了,如果再出問題,真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了!”一位焦慮的母親,帶著自己21歲的兒子,來到同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楊淵面前。這位母親講述,兒子晨晨(化名)到高二時,成績還總是班上第一名。可到高三之后,晨晨就越來越怕考試,一遇到考試就緊張得發抖,怕自己得不了第一名,于是不敢交卷子,最后甚至不敢答題,不敢去考場。
第一次高考時,他丟了準考證;復讀后第二次參加高考當天,他又丟了身份證;而第三次高考,臨進考場前他突然要上廁所,在廁所蹲了很久,最后因遲到太久無法進考場。父母這才意識到,雖然幾次沒能參加高考看上去都是意外,卻肯定跟孩子害怕考試有關,不得不求助醫生。
楊淵了解到,這位母親平時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而晨晨也有完美主義傾向。雖然成績很好,但隨著高考壓力的增加,他產生了考試恐懼癥,對失敗的恐懼超過了一切,因此對考試才有意識無意識地逃避,導致錯過了三次高考。
目前,晨晨仍在楊淵這里做定期的心理咨詢。昨日,晨晨的母親告訴醫生,孩子現在已正常參加了幾次模擬考試,狀態在慢慢恢復。
據楊淵介紹,在平時的門診中發現,往往是學霸、聽話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乖孩子常常抑制自己的愿望去迎合他人,一旦環境變化,無法獲得他人認可,較差的心理適應能力就會導致喪失信心,消極對待挑戰;而來自于“父母管教嚴厲、要求完美”家庭的學霸孩子,則容易出現過分緊張、擔心的焦慮癥狀。所以,當孩子出現過度焦慮等情緒障礙時,父母首先是要理解孩子,接納孩子的情緒,其次要找專業的機構來為孩子做心理輔導,并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幫孩子渡過難關。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