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何改革發展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答記者問
“我把今天的記者會看成一場‘考試’。各位既是出題的老師,也是閱卷、監考的老師,我就是答卷的學生,希望這場‘考試’是一場素質教育的考試,而不是應試教育的考試。”在3月12日下午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以這樣一句話作為開場白。圍繞“教育改革發展”,陳寶生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鄉村教師:要“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因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的教育不均衡長期存在。發展農村教育,教師是關鍵,而城鄉二元分割造成了鄉村教師難招難留。
陳寶生介紹,鄉村教師短缺,集中表現在“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
陳寶生指出,《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頒布后,國家深入實施專門針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特崗計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鄉村教師短缺的問題。他表示,針對“留不住”,主要采取了三種措施:“第一,提高補助,讓鄉村教師在鄉村從事教育勞動得到相應補償。為此,中央財政投入了52.53億元,有8.1萬所學校的近130萬鄉村教師受益。第二,在全國建設40萬套周轉房,專門提供給鄉村教師、特崗教師,讓他們能安心工作。第三,我們向106萬在鄉村從教30年以上的老師頒發了榮譽證書,想通過這樣的精神獎勵,營造教師在鄉村從教的濃厚氛圍,讓他們有職業榮譽感。”
陳寶生說,下一步,教育部要繼續貫徹落實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解決鄉村教師和城市教師編制問題,城鄉統一編制標準。此外,還要從制度上解決鄉村教師評職稱等職業發展問題。
教育扶貧: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
教育扶貧工作將如何精準發力?
“對于教育扶貧,我們著力實施‘兩個轉變’。”陳寶生語氣堅定,“一是從單純扶貧轉向綜合扶智。通過扶持貧困地區發展教育,從而割斷貧困代際傳遞。二是由‘大水漫灌’改為‘精準滴灌’。”
陳寶生強調,要加大投入力度,從基礎建設到學生資助都要向貧困地區、貧困家庭傾斜。同時,要根據貧困地區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人口及需求,進行分類幫扶,精準扶貧。
高校人才競爭:遏制惡性“挖人”
針對本報記者關于“一些高校到處高薪挖人的惡性人才競爭現象”的提問,陳寶生表示,教育系統采取了很多措施,支持西部地區培養當地能夠“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支持西部地區從東部地區引進人才,支持東部地區向西部地區輸出人才。“就在今年2月份,教育部已發出通知,要求東部高校對人才引進作出規范,在薪酬條件等方面不能搞惡性競爭。各高校也要對人才聘用合同契約加強管理和規范,讓引進人才遵守契約,按契約辦事,在約定期內不要跳槽。”
陳寶生表示,下一步將引導各高校形成聯盟、制定公約,對薪酬等條件作出規范,遏制高校人才的惡性競爭。“教育部也會改變一些評價機制,使高校下功夫練內功,自己培養人才,從海內外吸引人才,而不要搞惡性競爭,造成人才資源的浪費。”
高校思政:“四個結合”為大學生“美容”
一直以來,我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短板在于缺乏針對性和親和力,難以滿足學生的成長和社會的期待。
“我們面臨的任務就是怎樣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真正為大學生成長助力,為他們‘美容’。我們去高校調研發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抬頭率’不高,人到了心沒到,原因在于內容不適應他們的需要。主要是‘配方’比較陳舊,‘工藝’比較粗糙,‘包裝’不那么時尚。所以親和力就差了,‘抬頭率’就低了。”陳寶生指出。
如何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陳寶生給出了答案:“第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引導大學生學習中國共產黨的基本理論,并和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們感受到這個理論是來自于實踐,是能夠指導當代中國實踐的。第二,育德和育心相結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加強學生們的道德教育、法治教育,讓他們能夠在學校健康成長,同時引導大學生學習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幫助他們健康成長,修身養性。第三,課內和課外相結合,課堂內要改革思政課的內容、授課方式。課堂外,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讓大學生在文化浸潤中成長。第四,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用好信息化手段和網絡陣地,為學生們輸送健康的營養。同時,通過各種制度安排和健康的活動載體,讓學生們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性、創造性。”
解決校園欺凌:要樹立法治思維
近年來,校園欺凌、校園暴力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陳寶生指出,校園欺凌是發生在學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一種失范行為,相互帶有欺凌,但不是犯罪。而校園暴力,則是犯罪,是違法行為。
“解決校園欺凌問題,要樹立法治思維,多用法治方式處理問題。只有這樣,解決校園欺凌才能取得社會共識。同時,要在校內建立校園安全防范機制,在校外建立綜合治理機制。學校周圍的街道、社區、派出所、企業要聯合防范。此外,我們要加強教育,加強排查、督導,設置專門力量負責校園安全事宜。”陳寶生說。
校園足球:人才成長新通道
“校園足球為提高中國足球競技水平開了一條人才成長的新通道。”陳寶生表示,校園足球開展之后,在普及水平、教學水平、師資培訓、賽事開展等方面已取得了新進展。
“具體來說,把校園足球搞好,一要做大分母抓普及,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二要做強分子抓競賽,通過競技、比賽,挑選人才。三是師資隊伍抓培訓。四是有序發展抓標準。校園足球要有序發展,不能一哄而起,要制定各種標準,像工作標準、競賽標準等。五要保障條件抓短板,地方政府要大力支持,為特色足球學校、為孩子們提供一塊綠茵場。六是開闊眼界抓交流,校園足球要‘走出去’,向強者請教,與他們比賽。七是加強管理抓協同。”陳寶生指出,“這不僅是教育部門的事,需要各方面協同合作,加強管理,目標就是把中國足球搞上去。”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