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看兩會】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以下簡稱“雙一流”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很多代表委員關心的話題。為使“雙一流”建設發揮更大效益,我有幾個想法與大家分享。
首先,教育的根本任務和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雙一流”建設的根本目的和任務也是立德樹人。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和學科,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學科。近些年來,在高教領域曾經一定程度存在的忽視德育、對教學重視不夠、在評價導向上重論文數量而忽視質量等問題有所改善,但并未從根本上消除。未來要抓住“雙一流”建設的機遇,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立德樹人的體制機制,保證“雙一流”建設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健康發展,達到預期目標。
其次,在“雙一流”建設過程中必須堅持中國特色。在過去國外進行的大學、學科評估排名中,我國高校和學科往往沒有名列前茅,久而久之給人們造成一種印象,好像外國的評估標準就是世界一流大學和學科的唯一標準。這種認識并不全面。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的高等教育,都存在一些共性,例如要遵循教育規律辦學,要進行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建設等等,從這樣的意義上說,尋求一些適應于各國高校的共同標準,對不同國家高校進行評估是有道理的。但是,我國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和制度,由此也決定了我國高等教育在辦學方向、治理結構、辦學體制、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等方面必然具有中國特色。這些特色是我國高等教育賴以生長、發展的“根”和“魂”。“根”和“魂”丟了,“雙一流”建設就可能迷失自我。
最后,要體現共享共建原則。一提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人們往往想到的是曾經建設的“985”“211”高校和重點學科,似乎其他高校和學科與此關系不大,這樣的認識是不全面的。曾經建設的“985”“211”高校和重點學科,有創建“雙一流”的較好基礎,但“雙一流”建設不能固化在某幾個高校和學科。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專科教育等不同層次,高校也包括教育部直屬高校、地方高校、各類民辦高校,還可以分為綜合性大學、專業性學院、高職高專等不同的辦學特色和模式。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高校和學科都可以在同層次、同類型中創建世界一流。
(作者:逄錦聚,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南開大學教授)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