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教育界別委員追問財政部教科文司司長——
高校科研“錢袋子”收放之道
3月5日下午3點,政協教育界別小組討論會準時開始,在場的委員注意到主持人的旁邊新增了一位“老朋友”——財政部教科文司司長趙路。
“今天,趙司長來參加我們的會議,大家有關教育經費方面的問題,可以跟他說一說。”本場小組會主持人、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向大家介紹。
現場沉靜了5秒鐘后,已在3月4日的小組討論會上重點發言的全國政協委員、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胡剛,第一個搶過了話筒。
“前不久,財政部發布的文件明確,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可自行采購科研儀器設備。我們覺得,這個文件太及時、太有用了。”胡剛說,但是,這個通知前面加了四個字——“中央高校”,因此文件的“陽光”照不到我們地方普通高校,“我們希望地方普通高校也能這樣做”。
等胡剛說完,趙路鎮定地說:“這個文件的實施對象主要是中央高校、科研院所,但是文件結尾處明確提出,地方也要參照本意見的要求,結合地方實際盡快出臺辦法。”
“我問了江蘇省財政廳的主管副廳長,他跟我說‘我們不宜制定這個辦法’。”胡剛說,“他告訴我,如果制定辦法,給高校放權太多了,不合適。”
趙路有些錯愕:“這是怎么回事?我回去問問他們為什么這么做,各地都要出臺地方的辦法,這是文件規定的。”
聽了趙路的回答,在座的委員紛紛鼓掌點贊。
拽了拽話筒,全國政協常委、華東師范大學校長陳群反映:“現在大家都在抱怨報銷難,據我了解,國外的一些高校在制度上更簡潔、更高效一些,他們的標準定得比較高,報銷基本原則是信任,出趟差估計要花多少錢,實行包干制。咱們可不可以也這樣做?”
“報銷問題的管理權已經基本下放給各高校了,據我所知,西安交大已經實行‘包干制’了。”趙路說。
“噢,這個好!我還不知道呢。”陳群說。
新的科研經費管理辦法盡管只實施了兩個多月,但是,很多高校已經感受到了這個文件的“雨露”。
全國政協委員、華中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馬敏說,新的辦法至少解決了四大問題,一是簡化了預算編制問題,過去很早就要編制會議預算等,很麻煩,現在三會合一,還不用測算依據,很方便;二是加大了績效激勵,現在我們學校科研經費60%能分到科研人員頭上,學校占40%,科研人員積極性更足了;三是20萬元以下的教學設備,學校可以自主購買,方便多了,過去買臺電腦都要走政府采購程序,效率很低;四是完善了差旅費管理,報銷更便利了。
聽著馬敏的話,趙路頻頻點頭。
“但是,很多關于經費方面的內容,我們看不到,比如‘雙一流’建設,湖北決定投30億元,中央是什么規模,中央的支持經費怎么分?這個我們很關注。”馬敏把問題拋給趙路。
趙路微笑著答道:“這個,我們正在準備,財政預算規模多少錢,還不好說。”
馬敏不是唯一提這個問題的委員。全國政協委員、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錢峰,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副校長王松靈,全國政協委員、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丁烈云,紛紛通過各種問題旁敲側擊地向趙路打探“雙一流”建設資金的管理辦法。
看到大家都很關心,趙路實在兜不住了,便給大家透露:“今年三部門出臺辦法后,接下來就要遴選、確定‘雙一流’名單,等等。接著,關于資金管理辦法也會出臺,具體什么內容還在走審批程序。”
趙路說,但是,對于“雙一流”資金管理辦法的總原則已確定,“那就是簡政放權,給高校更多的經費管理自主權。經費的分配,也將采用因素機制,不會捏到某一個項目上去”。
聽到這個答復,現場的各位委員才算滿意了,掌聲隨之響起。
最后一個發言的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副校長呂建說:“我數了一下,兩個小時的會議,全場響起了36次掌聲。”
北京3月5日電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