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區聯動項目開啟 教師進社區開講座
10月28日下午,作為“高校社區聯動項目”之一,“品文賞理、匯賢筑夢”高校教師進社區活動儀式在長寧社區學院舉行。據悉,系列講座是高校教師進社區的主要途徑,高校教師將以高校20多門社區教育精品課程為基礎,定期進入社區開講。
“高校社區聯動項目”是高校繼續教育學院和各區縣社區學院為推動上海市學習型社會建設、積極發揮普通高校的社會服務功能,創新高校社區合作平臺與聯動機制,實現高校與社區穩定、通暢、可持續發展聯動模式、積極開展綜合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質量、豐富市民文化教育的一種創新舉措。
會議講話上,立信會計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院長解丹陽提到,系列講座內容以高校開發的20多門社區教育精品課程為基礎,講座內容上,針對社區居民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生活工作需要的普及性知識、以及其他相關文化教育需求,組織開發講座內容;教學形式上,培育互動式的分享交流模式,建立互動的教學關系,借助網絡技術平臺,通過線上線下的交流互動,分享體驗和感受,實現教與學的雙向互動;組織安排上,施行教學開放,聽講自由,給學員更多的選擇,在各社區學院反饋學習需求訂單的基礎上送教上門。
“高校教師進社區”系列講座將同社區學院緊密合作,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開發適應市民需求的講座內容、定期安排高校教師深入社區開展各種類型和不同內容的講座。系列講座是高校積極參與社區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有利于促進高校與社區教育的結合,發揮高校的優勢與作用,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拓寬服務社區、服務社會的渠道,推進和諧社區建設、從而推進終身教育體系和上海市學習型社會建設。
活動當天首場講座,由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徐海寧教授主講“上海自貿區與市民生活”。近年來,上海普通高校通過多渠道發展發揮社會教育服務功能,積極參與構建上海終身教育體系和上海市學習型社會建設及社區教育活動。
記者了解到,高校教師進社區"系列講座。該系列講座是探索社區教育講座的一種新模式:由高校教師針對社區居民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生活工作需要的普及性知識、以及其他相關文化教育需求組織開發講座內容,以社區居民為主要講座對象,組織高校教師進入社區,采用居民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形式進行講座。
高校介入社區教育,有利于社區教育資源整合,豐富社區教育內容;社區教育也為高校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寬廣的舞臺,促使學校與社會聯系、教育與生活結合。通過高校教師進社區系列講座,加強高校社區聯動項目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要建設好一支以相對穩定的、有奉獻精神的高校教師為骨干、兼職人員和志愿者為主體的社區師資隊伍,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實踐活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