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大學師生熱議“法治中國夢”
10月23日,備受關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在北京落下帷幕,會議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公報剛剛發布,便引起了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師生的廣泛關注,他們在第一時間認真學習了全會公報,并紛紛就依法治國等熱點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董溯戰教授認為,依法治國應堅持改革思維。改革是依法治國的持續動力。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之所以有許多令人耳目一新之處,在于其至始至終貫穿了改革思維。從賦予設區市立法權、建立政府權力清單、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司法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法治隊伍職業化革新、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到黨與法關系邊界的厘清,無不展示出改革的智慧。畢竟,依法治國的躑躅不前或緩慢推進,既在于日益增多的社會成員法治理念的空殼傾向、一些法律體系的殘缺不全、司法隊伍素質的參差不齊,更受制于承載依法治國體制的滯后性。革新體制方能引來源頭活水,澆灌出茁壯的法治之樹,依法治國的生命在于持續的體制性創新。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吳亮副教授提出,以法治為主要議題的中央全會,在改革開放以來還是第一次。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并將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既是對國內外現代化發展經驗的深刻總結,也是對時代發展趨勢的高瞻遠矚。他相信四中全會的法治要求必將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助推“法治中國夢”的實現。
學生熱議
研究生姚妍韡在談及自己的學習體會時說,法制不是法學家的產物,而是人們的社會生活的產物,所有的法律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律師、立法者、執法者,在這過程中都發揮著作用,通過完善他們參與的各個階段,也是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議題。
研究生張鵬程提出,全會闡明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社會主義法制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也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一方面,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需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為基礎,才能加速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另一方面,黨的領導是我國依法治國在立法、司法、執法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把握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方向。
本科生秘燕霞同學認為,全會指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提出了將黨內法規體系納入法治體系建設,這就說明要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
師生們在認真學習公報精神的同時,也密切結合自身的工作和學習發表意見。對于高等院校的師生而言,認真學習與領會四中全會的法治要求及其背后蘊含的法治精神,用法治理念凝聚社會共識,并用法治精神指導個人的學習與工作,以及高等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
在學生層面,要做到知法、守法、懂法、用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嚴于律己,自覺維護校園和諧穩定的良好氛圍;在教職工層面,應當嚴格遵守《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中的“紅七條”標準,堅守教師的師德底線,兢兢業業做好教書育人工作;在學校層面,應當進一步強化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來推動教育與教學管理,尤其是針對教育領域的特定人群、特定區域、特定活動與特定事項,建立以法律手段為主體,多種手段有機協調與配合的管理機制。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