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的初步認識
1.《指南》是強國戰略的配套性規劃,是實現強國目標的重要支撐。《中國制造2025》是黨中央、國務院立足全局、著眼長遠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強國戰略中明確以“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為基本方針,堅持把人才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根本,確立了走人才引領發展道路的指導思想。《指南》的出臺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體現了國家意志。
2.《指南》是創新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的頂層設計,是引領制造業人才建設的指導文獻。《指南》中闡述了制造業人才隊伍現狀,對今后工作提出了總體要求,明確了五個發展目標,七項重點任務,確定了五個重點人才工程,并提出了四項保障措施,特別是明確了相關部門的任務分工,目標具體、內容翔實、操作性強,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為強國戰略的實施和強國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堅實保障。
3.《指南》是促進機械工業轉型升級的助推器,是造就千萬現代產業大軍的行動遵循。機械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肩負著實施強國戰略的重任。截止2016年底,共有規模以上企業8.6萬家,占全國工業的22.69%;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4.55萬億元,占全國工業的21.32%;實現利潤總額1.69萬億元,占全國工業24.51%。實現外貿出口6474億美元,占全國外貿的17.57%,實現貿易順差1020.84億美元,占全國外貿順差的20%。主要產品發電設備、汽車等產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我國已是名副其實的制造業大國。但大而不強依然是制約機械工業發展的主要癥結。主要是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共性技術缺失,高端不足、低端過剩等矛盾尚未根本緩解,轉型升級面臨嚴峻挑戰。而人才是支撐產業發展的基礎和保障,目前的機械行業人才現狀距離經濟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亟需加快推進人才隊伍建設。《指南》的出臺是極大的利好機遇,我們定會抓住機遇,迎頭趕上。
二、機械工業人才建設工作與人才隊伍現狀
1.主要工作。機械工業有著重視人才隊伍建設的優良傳統,自從2001年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成立以來,我們注重發揮綜合性行業協會上聯政府、下聯企業的優勢,在教育部、工信部、人社部、全國總工會等多個政府部門和組織的大力支持下,做了一些工作。一是堅持推動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同步規劃。“十二五”、“十三五”均與產業同步制定了行業人才培養規劃,做到了同規劃、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二是堅持發揮優勢、搭建平臺奠定基礎。組建了行業人才培養聯盟,建立了行業繼續教育中心,開展了人才現狀調研,組織了專項課題探究。在教育部、人社部支持下,組建了行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職工技能鑒定中心,開辦了國家開放大學,與全國總工會機冶建材工會建立了聯合工作機制等。三是堅持形成合力,持續推進。先后與教育部聯合召開了全國機械行業職業教育工作會、產教對話活動等,簽訂了校企合作的戰略合作協議,組建了產教集團,參與主辦、承辦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以及學科建設等。與人社部連續多年聯合主辦、承辦全國一類、二類職工技能大賽,推舉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等。自2007年起,受委托舉辦專業技術人員高研班,開展職工技能鑒定工作。批準設立了國家級繼續教育基地。與機冶建材工會聯合創辦了一線工人科學技術獎,聯合組織了國家重大工程職工立功競賽、職工科技成果展示、創建勞模工作室,以及行業勞動定額等協商活動。有力推動了機械行業的人才隊伍建設。
2.人才隊伍現狀。機械工業規模以上企業約有職工1800多萬人。從調研的現狀看,人才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人才總量依然不足,人才對產業發展的貢獻率不高。經營管理人才、工程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養不足,仍存在較大缺口。二是人才結構不盡合理,行業領軍型人才匱乏,高層次管理人才、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和復合型高技能人才培養滯后,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型制造領域人才缺乏,培養渠道不暢。三是“四基”(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產業技術基礎)領域人才匱乏。四是需求量最大的技能人才存在“四多、四少”的問題,即初級工多,高級工少;傳統技工多,現代型技工少;單一型技工多、復合型技工少;短訓速成的技工多,系統培養的技工少,“絕活絕技”出現斷檔。
三、下一步機械行業人才工作主要思路
2017年,機械工業主要是圍繞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和國辦《關于機械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指導意見》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改善供給側結構為主攻方向,以貫徹落實國辦“指導意見”為抓手,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為核心,堅持深化改革、科學發展,堅持調查研究、典型引領,堅持突出重點、務求實效,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補短板、增效益,實現平穩健康發展,為機械工業由大變強奠定堅實基礎。其中人才建設將與行業發展同步,主要工作:
1.以《指南》為引領,推進與機械工業“十三五”人才規劃同步實施。在《指南》的指導和引領下,進一步完善行業“十三五”人才培養規劃,制定并實施機械行業支撐《中國制造2025》人才培養行動計劃。在開展機械行業《中國制造2025》人才需求專項調研的基礎上,加強產業發展需求與人才培養預測分析,回應《中國制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技術發展、“工業強基工程”對人才培養的緊迫要求,篩選并發布機械行業人才培養重點觀測專業目錄,引導專業設置和內涵提升,并將堅持與行業發展同步實施等,配合政府部門協同整體推進。
2.組織召開機械行業貫徹落實《指南》推進人才隊伍建設會議。結合深入貫徹《指南》的精神和要求,推進落實《指南》工作任務。深入進行行業人才現狀的調研和專題研究,以新思路謀劃行業人才工作。在調研、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爭取在政府部門支持下,召開機械行業貫徹落實《指南》推進人才隊伍建設會議。這項工作已經列入今年中機聯工作計劃。
3.不斷完善服務平臺,創新服務項目。在政府領導下,以《指南》為遵循,圍繞五大重點人才工程,辦好自主創建的服務項目,進一步健全完善與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全國總工會產業工會等聯合搭建的服務平臺,提升服務項目質量水平,創新服務方式途徑,開拓更多服務領域。
4.大力推進學習型組織建設,加強在職人員繼續教育。按照建設學習型組織要求,將在全行業大力推進學習型組織建設,推動行業建立職前教育職后培訓相統籌的系統培養人才機制,協調推進“三支隊伍”建設。通過制定《繼續教育科目指南》,大力組織開展繼續教育活動。通過組織先進制造技術高級研修班、急需緊缺人才培訓,以及崗位練兵、技能比武等形式,培養培訓一大批關鍵崗位或技術攻關中的技術能手和能工巧匠。充分發揮大中專院校在先進技術研發、先進裝備推廣應用、企業職工隊伍培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廣泛開展“名師帶徒”的代際傳承,通過技術交流、技術攻關、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等活動,促進企業人員成長成才。
5.積極構建協同共進的工作體制機制,切實使《指南》任務落地。落實《指南》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激發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創造性。我們認為應積極構建政府主導、行業服務、院校企業主體、社會參與、協同共進、合作共贏的體制機制。中機聯一定努力站好位、不缺位,在政府部門大力支持下,努力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也希望進一步得到政府、企業、學校及社會各方力量的支持,共同把《指南》的各項任務完成好。我們充分相信,經過我們的共同努力,人才一定能夠引領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中國創造!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