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來到,開年之初往往也是人才流動頻繁之際。那么,安徽的人力資源市場里,用工和就業形勢咋樣?供求雙方的匹配度和需求有哪些顯著特征?
近日,記者調查發現,作為勞務大省的安徽,春節前后人員“大出大進”的現象依然存在,小微企業“喊渴”,制造業普工是最緊缺的“香餑餑”。而且,以現代服務業為代表的新行業正在崛起,大量的服務型崗位亟待求職者轉變就業觀念、積極入市。
企業求賢若渴求職的又“高不成低不就”
2月8日,安徽省人才市場里早早地迎來了“趕場”的75家企業,大約1500個工作機會虛位以待。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這些用人單位大多都是小微企業,行業涉及醫藥、健康服務、房地產、建工、生物能源等,提供的崗位包括辦公室行政、銷售、客服等。
安徽省人才服務中心市場部副部長田文琦告訴本網:“按照慣例,還有一些行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是在元宵節以后才上班,屆時會有更多用人需求體現出來。”
工作崗位虛位以待,但前來應聘的求職者卻遠遠滿足不了需求。現場,一家房地產企業的負責人一邊整理應聘者的資料,一邊搖著頭嘆息:“我們要招聘數十名銷售人員,但前來應聘的人里,能滿足條件的并不多。”他告訴記者,銷售行業人員流動性大、待遇相差也比較大,對于優秀人才求賢若渴。而一家上海企業的負責人也表示,希望在安徽區域招聘到大區經理,但目前的求職者還是應屆畢業生居多,急需有工作經驗且人脈資源廣泛的人才。一家醫藥企業的展臺也顯得很冷清,其招聘的客服人員和健康顧問等崗位,鮮有人問津。
一邊是企業喊“渴”,另一邊卻是求職者“高不成低不就”的兩難境地。在招聘會現場,求職者小王告訴記者,有兩年工作經驗的她在會場里轉了一圈,發現工資待遇集中在2000元至3000元,感覺很是失落。“我的同學在北京找了份工作,月薪上萬,現在生活成本又這么高,感覺兩三千元還是太少了。或許也該去北上廣闖一闖吧。”而一些應屆畢業的大學生們則表示,有的用人單位以“沒有工作經驗”為由婉拒了他們,讓他們很是郁悶。“銷售員的崗位倒是無所謂工作經驗,可我們還是愿意從事行政辦公的工作,那樣相對穩定些。”
六大行業用工需求大企業最缺的是普工
用人單位和求職者的需求各有不同,那么,全省的就業形勢呈現出怎樣的趨勢了?
記者從安徽省人社廳就業處了解到,為了掌握全省企業用工情況,科學研判就業形勢近期,通過“陽光就業”網上辦事系統,省人社廳對16個市4407戶企業用工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一季度調查企業總體發展企穩回升、效益向好、招工需求增加,但部分地區和行業企業用工形勢需要高度關注。
“調查結果顯示,有四成企業發展預期向好,六成以上企業有招工計劃,五成以上企業計劃增加招工人數并提高人員工資。”就業處相關負責人告訴本網,2017年一季度,造紙及印刷業、家具制造及木制品業、玩具制造業、電子電器業、紡織業、制衣制鞋業等六大行業的用工需求都非常旺盛,這既說明勞動密集型企業用工需求依然旺盛,也說明勞動密集型企業人員流動性較大,春節前后人員“大出大進”的現象依然存在,企業短缺的主要還是普工,其次就是經營管理人才。
這個調查結果在人才市場層面也得到了驗證。田文琦告訴本網記者,從春節期間了解到的市場行情來看,有江蘇等地的制造行業,早在大年初五左右就深入安徽的縣區甚至鄉鎮,大量招聘普工。“這個時間段里,很多返鄉過年的農民工還在家中,企業把用工需求直接送到他們的家門口,有利于提前把工人鎖定,滿足節后用工需求。”
求職渠道多元化就業觀念還需與時俱進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無論是用人單位還是求職者,招工、求職的渠道更加多元。在省人社廳就業處所做的調查中,通過招工廣告、招聘會、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等找工作的,占到了一半多。而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還有大量離職跳槽人員是通過網站、官微、獵頭公司等重新擇業。在勞動密集的制造行業中,選擇老職工從家鄉帶新職工的也占到了三成以上。
省人社廳就業處負責人表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方式的變化,求職者們了解到信息更加便捷,求職渠道更加寬泛,這有利于活躍人才市場供需關系。但同時,面對多元化的選擇,以及新興行業如現代服務業的興起,初次就業特別是應屆畢業生們的就業觀念也需要與時俱進,從基層做起、不怕困難、不怕吃苦,才能夯實職業發展的基礎,真正讓自己的“含金量”越來越足,才利于將來的發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