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春節快成了“紅包節”,給小孩子的壓歲錢也越包越大。但對于大學生來說,每到這時卻有些尷尬——收吧,自己已是成年人了;不收吧,“本寶寶”確實無經濟來源。記者調查發現,多數人對給大學生發壓歲錢表示了支持,而不少大學生拿著壓歲錢也做了不少成年人的事。
經濟是否獨立成發放標準
記者采訪中發現,“大學生該不該收壓歲錢”引發不少人的共鳴,網絡上也有不少討論。有調查顯示,70%的網友認為大學生應該收紅包,明確表明不應該收的僅為6.9%。
而在記者采訪中,幾乎所有的大學生都認為拿長輩的紅包無可厚非,推辭反而顯得矯揉造作。來自潮州的小蘇目前在廣東某高校就讀,她告訴記者,過年時長輩們并不會因她是大學生就不給紅包。相反的,她收到的紅包比中學時更加豐厚。一來家人覺得上大學是光榮的事,應該鼓勵;二來她離家上學,許多親近的長輩權將壓歲錢當作生活費給她,希望她“獨自在外照顧好自己”。與此同時,她也發現,長輩給不給紅包并不是根據年齡大小,“我弟弟已在外打工了,今年他就沒有收到紅包。”
沒收到壓歲錢也很自豪
在網上的討論中,有一些網友表示家鄉的風俗是上了大學就不該收紅包。網友“南街七巷的姑娘”更是哭訴自己從高中開始就沒有收到壓歲錢了。
也有不少大學生表示,沒收到壓歲錢卻很自豪。陳曉鵬是廣東某高校大四的學生,同時也是廣州一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在創業道路上漸漸走入正軌的他告訴記者,今年過年他并沒有收到紅包,反而給自己的外甥女包了一個紅包。“我覺得沒關系吧,不給紅包可能代表了長輩們認可我的努力。”
多數大學生選擇備用
同樣是收壓歲錢,不同的人在收到的數額上卻有極大差別。小鄭是廣東某高校大四的學生,今年收到的紅包金額共有1.5萬元。問及這筆錢的用途,他坦率地說:“大部分都給我爸了,我平時的生活費夠用,沒必要拿著那么多錢。”
壓歲錢對于很多大學生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采訪中記者發現,大多數人都選擇將錢存著以備后用,或者用于旅游購物“疼一下自己”。但對于來自云南的小甘來說,她剩下的壓歲錢已經寥寥無幾。今年小甘的壓歲錢只有1000元,她卻用700多元給男朋友買了生日禮物。“雖然有點心疼,但還是花得很開心。”
對于大學生該不該收壓歲錢的問題上,高校老師肖少宋表示,只要長輩愿意給,大學生收也無妨。不過在壓歲錢的使用上,肖少宋提醒家長應該加以指導,雖然大學生已經成年,但理財經驗還是相對缺乏。而大學生自己也應做好規劃,合理善用這筆錢。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