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則2006年內蒙古的高考狀元、北大研究生成為游戲主播的新聞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對于這名“學霸”的選擇,有人質疑讀完北大研究生卻去做游戲主播否是人才浪費;有人甚至對此冷嘲熱諷。
有這些想法的人,首先把自己的職業觀強加給他人;其次,對于新興的電子競技產業從業人員還有歧視。在日益多元的社會,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選擇也變得多元,只要大學畢業生從事合法職業,且樂在其中,這樣的選擇就應該尊重。
可能在一些人看來,“狀元”“學霸”與游戲主播之間的“形象差距”實在太大。如果大學學業不理想,“無奈”選擇做游戲主播還可以理解,可她偏偏不僅憑借優異的高考成績進入了清華大學學習,在校期間的成績也非常突出,讀研期間更是在北大拿到了含金量極高的國家獎學金,這就令人“詫異”——做游戲主播是圖什么呢?
這和近年來高校開設電子競技專業受到的質疑幾乎一樣。很多人認為打電子游戲不務正業,大學開設電子競技專業也十分離譜。這些人自然也不會接受名校畢業生從事與電子競技相關的工作。這是落后于社會發展的觀念。如果承認電子競技是合法產業,那圍繞該產業的產品開發、項目管理、市場推廣、用戶服務,就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名校畢業生投身這一領域毫不奇怪。
包括網絡主播,現階段社會對網絡主播需求量大,而一些網絡主播為增加粉絲數而選擇走低俗路線。對此,有不少網友看不慣。然而,那么優秀的人才進入網絡直播領域,不是可以提高網絡直播的品質嗎?那些反對北大畢業“學霸”當網絡游戲主播者可能不知道,世界一流大學數學專業畢業生到拉斯韋加斯賭場工作的也非個例——他們為賭場設計模型,并進行專業分析。
學以致用是一些人在討論這類問題時經常提到的概念。簡而言之,就是讀什么專業,就要從事與專業相關的職業,否則就是教育浪費和人才浪費。這是狹隘的學以致用。如果大學畢業生在大學里培養某方面能力,在就業中這方面的能力發揮重要作用,這其實同樣是學以致用。比如,一名學建筑的北大學生在大學里鍛煉了播音主持能力,本人對此也感興趣,畢業后進電視臺工作。從專業角度,這是學非所用,但從個人能力與職業發展角度,他會被視為復合型人才。
去電視臺工作和當游戲主播本質上并沒有什么不同,只要本人有這方面的能力,同時又有興趣就可以選擇。事實上,這名“學霸”女主播就是在求學期間逐漸發現并培養自己的視頻制作興趣,以至于選擇做游戲主播來實現個人價值。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可我國卻一直把職業按傳統觀念分為三六九等,即便新興職業不斷涌現,還會用傳統觀念給新興職業分等級。同時,整個社會還有很強的學歷社會意識,符合傳統審美的就業是什么學歷對什么職業,否則就會被視為另類。這并不利于社會和教育的健康發展。
有專家預測,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未來將有70%的職業是新出現的職業,如果再以傳統觀念對待這些新職業,未來的學生到哪里去就業?只有改變學歷社會觀念,建立能力社會,才能促進個體重視自身的能力和個性發展,并根據能力和個性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由此讓各行各業都有優秀人才,推動社會整體文明水平提高。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