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上午,天津市2017年度教育工作會議召開,公布了今年教育工作要點。今年,天津在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有一系列惠民舉措。
會議透露,今年,天津將重點發展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階段繼續促進優質均衡發展;此外從今年秋季入學的新高一開始,將實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與之相適應,將進行高中課程改革;此外,還要抓緊研究制定我市中考改革實施方案。
對于大家關系的天津2017年“幼升小”“小升初”政策,此前,從市教委獲悉,今年天津“幼升小”“小升初”政策不變。
招生政策
幼升小、小升初招生政策
在前不久的天津市教委召開媒體通氣會,天津市教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徐廣宇介紹2017年天津教育有關工作時表示:2017年,天津“幼升小”、“小升初”政策不變!堅定不移地推行和完善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政策。
小學入學,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本市戶籍年滿六周歲的適齡兒童上小學,家長們可以拿著居民戶口簿(包括藍印戶口)、合法固定居所的證明、兒童預防接種證,到所屬學區片學校登記入學。
二是非本市戶籍的居住證持有人隨遷子女上小學,要按照本市《居住證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由家長向所在區教育行政部門提交居住證、戶口簿、在津合法居所的證明、在津務工就業證明還有孩子的兒童預防接種證,在區里進行登記申請入學,由區教育行政部門將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統籌安排在公辦學校就讀。
三是輕度殘疾的適齡兒童可以到普通學校隨班就讀;中重度殘疾適齡兒童,可以到相應的特殊教育學校登記入學;確實不能進校就讀的重度殘疾適齡兒童,根據殘疾類別和教育需求,由特殊教育學校或普通學校提供送教上門服務。
初中入學,也要注意三個問題:
一是公辦初中實行劃片入學。各區根據適齡學生人數、學校分布、學校規模、交通狀況等因素,按照初中學生招生人數和小學畢業生人數基本相當,教育資源配置基本均衡,中小學地理位置相對就近等原則,合理劃定學區片。劃片方式分為單校劃片和多校劃片。
單校劃片是將一所初中和多所小學,規劃成初中招生學區片。實行“單校劃片”的初中,采取對口直升的方式招生,也就是小學畢業生以校為單位,全部升入對口的初中學校。
多校劃片是將多所初中和多所小學,規劃成初中招生學區片。市內六區全部使用多校劃片的方式。實行“多校劃片”的初中,采取學生填報志愿和隨機派位相結合的方式招生。小學畢業生可以在學區片內選擇1—2所初中學校,對報名人數少于招生人數的初中,學生直接入學。當報名人數超過招生人數的時候,采取隨機派位的方式確定學生入學。
二是民辦初中實行網上報名、面談錄取等招生辦法。即根據學生的綜合素質,兼顧面談表現進行招生,一律不得采取考試方式選拔學生。
三是居住證持有人隨遷子女上初中,要按照我市《居住證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有關規定,由各區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安排到公辦初中學校入學。
研究制定中考改革方案
今天召開的2017年度教育工作會議上,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主任 王璟表示,今年還要抓緊研究制定我市中考改革實施方案。啟動實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切實做好居住證持有人隨遷子女教育工作。
2016年9月20日,教育部當天召開新聞發布會,披露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具體細節。根據教育部日前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要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簡稱中考改革)。
中考改革改什么?
這次改革的目標是逐步建立一個“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招生錄取模式。重在改變目前高中招生將部分學科成績簡單相加作為錄取唯一依據的做法,克服唯分數論。
推廣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 以后將初中畢業和高中招生考試 “兩考合一”,合并為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現“一考多用”,減輕學生多次備考負擔。
改變考試科目構成
語文、數學、外語為基礎學科,統一作為錄取計分科目。將體育也納入錄取計分科目,科學確定考試分值或等第要求,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煉。同時,根據文理兼顧、負擔適度的原則,由試點地區確定其他納入“錄取計分科目”,防止群體性偏科。國家課程方案所設定的科目均入學業水平考試的范圍,但并不要求將所有科目納入招生錄取計分科目,以免增加學生負擔。
這次改革也提出,在每門課合格的前提下,也可以給學生適當的選擇權,發展學生優勢特長。所以,學生的學業水平考試,將可以選擇除語文、數學、外語、體育之外的其它“錄取計分科目”。但是,不能只選文科類科目,也不能只選理科類科目,要文理兼顧。沒有選擇的科目,不僅“要學”、“要考”,還要達到“合格”。
改變考試內容
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性質的內容,注重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素質。
改變成績表達
可采用分數、等級等多種形式呈現,重申了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實行“等級”呈現的要求,避免學生分分必爭、過度競爭。
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明確要求試點地區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中招生錄取的依據或參考,讓以往處在從屬、參考地位的“綜合素質評價”成為主角,在高中錄取中真正發揮作用。
評價內容上,要求細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五個方面的評價內容和要求。
評價重點上,強調反映學生的全面發展情況和個性特長,注重考查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養成和突出表現。
評價程序上,強調要做好寫實記錄,將用于招生使用的事實材料進行公示、審核、建立綜合素質評價檔案。
在結果使用上,實行誰使用、誰評價,由高中學校根據學校辦學特色制定具體的使用辦法,使綜合素質評價在招生錄取中真正發揮作用,破解唯分數。
改革招生錄取辦法 :大幅減少、嚴格控制加分項目。取消體育、藝術等競賽類加分項目,相關特長和表現等計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在招生錄取時作為參考。進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給予有條件的高中階段學校一定數量的自主招生名額,招收具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的學生,鼓勵發展學生興趣特長。
中考改革什么時候改?
由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一般由地市組織實施,要求地市制定科學規范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制定具體的中考改革實施方案并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的統一要求;選擇有條件的地市進一步擴大綜合改革試點,制訂中考改革實施意見,2017年8月底前報教育部備案。
綜合改革試點從2017年之后入學的初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現在的初中在校生、非試點地市仍執行原來的考試招生辦法不變。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一個基于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模式。
基礎教育
學前教育:2020年全市學前教育學位缺口將達到23萬個
隨著外來務工人員大量增加,以及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學前教育資源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初步測算,到2020年,全市學前教育學位缺口將達到23萬個。今年要大力實施學前教育五年發展計劃,著力加強學前教育資源建設。
一是加強公辦幼兒園建設:每新增一個教學班,市財政給予40萬元的經費補助。今年,要新建改擴建、提升改造和接收配套幼兒園100所。
二是規范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要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大清查、大整治工作,7月份要完成整改任務。對在城區接收或利用小區配套幼兒園用房,開辦教育行政部門所屬幼兒園或者舉辦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根據辦園規模,市財政一次性給予100萬-200萬元的獎補資金。
三是加強農村幼兒園標準化建設:采取“一園一案”的措施,對偏遠農村幼兒園進行重點幫扶。全面落實174所鄉鎮幼兒園的機構編制、師資、經費等。
四是扶持規范民辦園發展:積極協調相關部門,落實民辦幼兒園用電、用水、用氣優惠政策。對年檢考核評為優秀的民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給予專項獎勵,
五是加強學前師資隊伍建設:創新幼兒教師補充機制,采取多種形式補足配齊幼兒教師。實施學前師資培訓項目。建立公辦園靈活用人機制,依法保障非在編教師工資福利待遇。
六是提升保教質量:制定實施幼兒園辦園標準、安全管理標準,出臺保教質量規范,制定幼小銜接指導意見,探索學前教育質量指導責任區制度,堅決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
義務教育:2020年全市學前教育學位缺口將達到23萬個
一是扎實推進第三輪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今年要力爭200所學校通過達標驗收。
二是要加大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工作力度。去年,全市中小學交流教師達到2900余人,其中骨干教師達到1400余人。今年,要進一步擴大交流規模,特別是提高骨干教師交流比例。
三是繼續推進學區化辦學,今年,要制定實施學區化辦學指導意見,深化學區化辦學改革試點,在學區內統籌教學管理、教師研訓、學生活動、課堂教學、質量考核。
四是要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和委托管理,充分發揮名校的輻射帶動作用,讓名校的優勢和資源在更大范圍內落地生根。
五是用好“三通兩平臺”。繼續深入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不斷充實教育教學資源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
高中教育:2017年新高一要進行課程改革
從今年秋季入學的新高一開始,將實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與之相適應,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抓緊完善和出臺高中課程設置、選課走班、學生發展、學校課程開發指導意見等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確保高中課程改革穩步實施。
二是推出一批高中學科特色課程建設項目基地學校,進一步優化必修課程,發展選修課程,強化活動課程和實驗教學,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課程選擇。
三是學習借鑒上海、浙江首批高考改革試點省市的高中課改經驗,引導學校統籌課程開設和教學安排,防止出現“強制分類”、搶趕進度、組織“考試會戰”等偏離高考改革方向的現象。
四是抓緊編制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導手冊,建設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化管理平臺,為高考改革夯實基礎。
五是對第二批12所特色高中進行評估驗收,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品牌高中”。
教材改革:今年制定教材建設實施意見
去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的意見》,第一次明確了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必須嚴格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其他國家課程教材必須在國家教材目錄中選用。高校必須統一使用國家統編的思政課教材,統一使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公共基礎必修課程、學科專業核心課程教材優先在國家公布的目錄中選用。
按照國家部署要求,今年,要制定我市教材建設實施意見,成立市、區兩級教材委員會,嚴格選用國家統編教材,嚴格管理引進教材,對區本、校本教材加強統籌指導和政治把關,堅決防止教材去政治化、去意識形態化。
高等教育
支持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
力爭1-2所市屬本科高校進入一流學科國家層面重點建設高校行列;支持8所市屬高校(博士學位授權單位)、2所共建學校(民航大學和河北工業大學)建設高水平特色大學。
力爭進入全國百強或達到國內同類院校領先水平;遴選50個左右實力較強的優勢學科進行重點建設,力爭30個左右學科進入國內一流行列;重點建設50個左右與我市優勢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緊密對接、服務能力強的特色學科(群);建設一流現代職教體系,主要是支持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建設世界一流應用技術大學。
從我市18所國家級高職示范校、骨干校和市級示范校中,遴選12所高職院校進行重點建設,力爭達到一流水平。
同時,整合全市高職教育資源,重點建設與我市十大重點產業群對接緊密的30個優質專業群。
京津冀協同發展
一是要落實好京津冀教育合作協議,我市與教育部、北京市、河北省簽署了10余項教育合作交流協議,今年,要力爭取得實質性的重大突破,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
二是加快推進國家大學創新園區建設。去年,我市與教育部簽署了《共建國家大學創新園區(天津)合作備忘錄》,力爭取得實質性進展。
三是加快推進中德應用技術大學承德分校建設,今年,要制定發展規劃,完善人才培養方案,開展師資培訓,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確保2018年建成招生。
四是發揮京津冀高校創新發展聯盟作用,重點是完善8個京津冀高校創新發展聯盟運行機制,在聯合培養、智庫建設、人才交流、科技創新等方面,開展深層次交流合作。加強7個京津冀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建設,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重點領域、難點問題,開展協同研究和產學研協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五是做好在我市的北京籍人員子女教育工作。前不久,我們與北京市教委簽署協議,濱海新區引進的首都企業京籍人員隨遷子女,在濱海新區中小學上學期間,由兩市教育部門密切配合,共同解決好學籍、升學等問題,為疏解到濱海新區的首都企業職工解除后顧之憂。下一步,我們要全力抓好落實,確保北京戶籍中小學生在我市受到公平的、高質量的教育。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