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促進就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0年,“十三五”時期城鎮新增就業5000萬人以上,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勞動者工資收入合理增長等目標。并提出加強高校畢業生、農村勞動力、困難群體等群體的就業保障能力。
高校畢業生就業
——繼續擺在就業工作首位
《規劃》提出,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首位,通過多方位拓寬就業領域,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增強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能力三個方面保障高校畢業生就業。其中提到,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西部地區、中小微企業就業。
官方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為765萬人,2017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將再創歷史新高,預計達到795萬人。
這么多高校畢業生,如何促進就業?人社部政策研究司副司長盧愛紅在2016年第四季度發布會上表示,2016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總體平穩,2017年將通過繼續完善和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深入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加強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三個措施促進2017年高校畢業生就業。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規劃》指出,建立健全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引導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就地就近就業。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示范基地建設,結合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合理引導產業梯度轉移,創造更多適合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機會。
《規劃》還提出,加強勞務協作,積極促進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非建檔立卡的農村低保對象、貧困殘疾人中的勞動力穩定就業和轉移就業。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還有5630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國農村低保對象一共是4562.6萬人,其中1914.4萬人屬于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困難群體就業援助
——實現低保家庭中至少一人就業
《規劃》提出,對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成員開展實名制動態管理和分類幫扶,提供一對一就業援助,做到零就業家庭“產生一戶、援助一戶、消除一戶、穩定一戶”,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規劃》還提出,通過公益性崗位托底幫扶一批確實難以通過市場就業的大齡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人員,實現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勞動能力的成員至少有一人就業。
《規劃》稱,對實現就業的低保對象,在核算其家庭收入時,可扣減必要的就業成本,并通過“低保漸退”等措施,增強其就業意愿和就業穩定性。
1月份,中國社科院和國務院扶貧辦聯合編撰的《中國扶貧開發報告2016》顯示,2016年,中國超過1000萬人告別貧困。近日公布的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確保2017年再脫貧1000萬人以上。
化解過剩產能職工安置
——發放穩崗補貼 可內部退養等方式安置
《規劃》提出,將職工安置擺在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突出位置。落實通過失業保險基金發放穩崗補貼等扶持政策,引導鋼鐵、煤炭等行業困難企業以協商薪酬、靈活工時、培訓轉崗等方式穩定現有工作崗位。
《規劃》還提出,充分發揮中央獎補資金作用,通過轉崗就業創業、托底安置、內部退養等多種方式妥善安置職工。具體來說,以鋼鐵、煤炭等行業為重點,對確實要離開企業的勞動者,普遍開展轉崗培訓或技能提升培訓,促進其自主創業和轉崗就業。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五年以內、再就業有困難的職工,經其本人自愿選擇和企業同意,可實行內部退養,由企業發放生活費并繳納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費單位繳納部分,個人按規定繳費。
盧愛紅在發布會上也談到,未來繼續指導企業在化解過剩產能中依法妥善處理職工勞動關系,維護好分流安置職工合法權益。
特定群體就業
——消除就業歧視 縮短失業者失業周期
《規劃》還指出,做好特定群體就業工作。做好軍隊轉業干部和退役士兵的接收安置工作。高度重視青年群體就業工作,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其就業創業。統籌做好殘疾人、少數民族勞動者、退役運動員、戒毒康復人員、刑滿釋放人員等群體就業工作。消除針對特定群體的就業歧視,營造公平就業環境。
《規劃》具體就業促進計劃中還顯示,將大力推進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實施精細化的分類幫扶和實名制動態管理,縮短長期失業者失業周期。
新的就業增長點在哪?
——催生更多微經濟主體 擴大職業農民就業規模
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舉行的2016年四季度新聞發布會上,據介紹,2016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人,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四季度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2%,低于4.5%的年度調控目標。
《規劃》提出新增就業5000萬人以上,新增長點在哪呢?《規劃》提出四個方面: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新興業態,不斷拓展新興就業領域;積極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和企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擴大職業農民就業空間;完善創新創造利益回報機制,激發經濟升級和擴大就業內生動力。
以 “拓展新興就業領域”為例,《規劃》提出,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節能環保、數字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平臺經濟等新經濟形態,催生更多微經濟主體。
在“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擴大職業農民就業空間”方面,《規劃》提出,創造更多職業農民就業機會,加快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擴大職業農民就業規模。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