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網站2月6日刊發了教育部長陳寶生在2017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所做的工作報告,陳寶生表示,2017年將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重點抓好簡政放權、履職盡責、環境優化這三件事;要打造“留學中國”品牌,啟動國家層面來華留學教育標準制定工作。
2016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8400余萬
“鄉村教師補助中央獎補資金增至30億元,比2015年增加30.4%,覆蓋573個特困縣,惠及100多萬名鄉村教師。”陳寶生表示,教育公平邁上新臺階。
陳寶生說,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第一次全口徑對中西部教育發展做出頂層設計。國務院審議通過《教育脫貧攻堅行動計劃(2016—2020年)》,啟動實施“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東西部聯合招生達30萬人,更多貧困地區孩子享受到優質職業教育。國務院印發《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推動消除義務教育城鄉二元結構壁壘。
陳寶生表示,截至2016年底共有1824個縣(市、區)通過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督導評估認定,繼上海、北京等5省(市)之后,又有廣東、福建2省全部通過認定。加快全面改薄進程,中央專項補助資金增至338億元,實現規劃時間過半、任務完成過半。建立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兩免一補”政策、中央與地方經費分擔比例三統一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現相關教育經費隨學生流動可攜帶,這是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后又一個重要里程碑。
繼義務教育、中職教育、師范教育之后,免除普通高中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雜費。2016年共資助各級各類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8400多萬人次,累計資助金額1500多億元。
陳寶生說,教育部與10個省(區)簽署協議,推動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實現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覆蓋。2016年,我們繼續堅持招生計劃向中西部地區和人口大省傾斜,安排協作計劃21萬人,比2015年再增加1萬人。進一步提高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上重點高校規模和比例,國家、地方和高校專項計劃錄取9.1萬人,比2015年增加1.6萬,增幅21.3%。覆蓋城鄉的教育信息化體系初步形成,通過教育信息化讓更多農村和邊遠地區的孩子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不在“三評”清單的不能開展檢查
陳寶生表示,2017年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重點抓好簡政放權、履職盡責、環境優化這三件事。
一抓簡政放權。盡快出臺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意見,通過深入具體細致的工作,讓文件落地生根,讓基層、學校、老師切實感受到變化。簡政放權涉及多個部門,觸及一系列深層次問題,要積極推動相關部門出實施細則、出配套措施,把權力從說法變成做法,從字面落到地面。
二抓履職盡責。權力下放之后,還要管好,確保權力下得去,接得住,用得好。今年要出臺《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暫行辦法》,選取部分省份開展首次督導評價。
三抓環境優化。
現在基層對評審評比評估“三評”問題意見很多,教育部制定了三評清單辦法,今后不在“三評”清單的不能開展檢查。各地也要抓緊清理規范,用清單確認檢查事項、減少檢查事項、規范檢查事項,讓學校靜心辦學,讓老師潛心育人。
啟動國家層面來華留學教育標準制定
陳寶生表示,要打造“留學中國”品牌,啟動國家層面來華留學教育標準制定工作。
陳寶生認為,做強中國教育,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是教育對外開放的戰略定位,也是戰略目標。教育對外開放不能靠外事戰線“單兵獨進”,各級教育部門、各類學校都有責任、有義務,也都有空間、有優勢。
他指出,2017年要積極服務“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扎實做好“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相關活動,繼續推進省部共建備忘錄簽署工作,實現有關節點省份簽約全覆蓋。加快非通用語種人才培養,非通用語種專業數量要達到94種,實現所有已建交國家官方語言全覆蓋,實現國別和區域研究全覆蓋。做好人文交流工作是教育系統的重大政治任務。今年要出臺做好新時期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意見,提升已有六大人文交流機制的質量和效益,推進并做好中德、中南非等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籌辦工作。
做好出國留學和來華留學工作,加大留學生經費投入,增加來華留學和出國留學名額。優化出國留學服務,加快培養國家戰略急需的五類人才。打造“留學中國”品牌,啟動國家層面來華留學教育標準制定工作。中外合作辦學是實現不出國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借鑒世界經驗、引進優質資源的試驗田。要下力氣建設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全面發揮中外合作辦學輻射作用,深化對國內教育教學改革推動作用。進一步做好雙邊多邊合作交流工作,在現有與46個國家簽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基礎上,加大與各國尤其是教育發達國家簽約力度,不斷擴大提升世界對我國教育認可度。深化多邊教育合作,提升與聯合國教科文等國際組織的合作水平。大力加強孔子學院建設,著力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