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之一,關于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昨天正式發布,這也是恢復高考以來最全面和系統的一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這一制度關乎莘莘學子,受到千家萬戶的關注,此輪改革從考試科目、錄取機制上做出了重大調整,目的是增加學生的選擇性,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4日上午,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對招生考試制度全面改革進行部署,明確將推進招生制度改革,試點文理不分科、自主招生考試挪到高考后進行、減少加分項目等舉措。
此前制度有利有弊
4日,《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印發。文件中說,在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歷史進程中,我國招生制度不斷完善,對于學生成長、國家選才、社會公平都作出了歷史性貢獻,這一制度總體上符合國情,權威性、公平性社會認可。然而,這一招生制度也存在一些社會反映強烈的問題。比如唯分數論影響學生全面發展,一考定終身使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區域、城鄉入學機會存在差距;中小學擇校現象較為突出,加分造假、違規招生現象時有發生。為此,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出臺了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
改革舉措意義深遠
意見從五個方面介紹了改革的舉措,分別是:改進招生計劃分配方式、改革考試形式和內容、改革招生錄取機制、改革監督管理機制、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
文件明確,要提高中西部地區和人口大省高考錄取率、完善中小學招生辦法,破解擇校難題,完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和升學考試的政策措施。
在考試形式和內容方面,提出完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并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提出要加強國家教育考試機構、國家題庫和外語能力測評體系建設。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的省份。
在改革招生錄取機制方面提出,大幅減少、嚴格控制考試加分項目,2015年起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項目。同時,完善和規范自主招生,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國統一高考后進行。
在改革監督管理機制方面,提出要擴大信息公開的內容,及時公開招生政策、招生資格、招生章程、招生計劃、考生資格、錄取程序、錄取結果。
文件明確,將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保持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科目不變、分值不變,不分文理科。
此次改革將在2014年啟動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點,上海、浙江率先試點,2017年全面推進,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
□解讀
改革啃了哪些硬骨頭?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考試招生制度不斷改進完善,但時至今日,“一考定終身”、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城鄉入學機會存在差距等弊端仍然存在。新一輪改革能否啃下一根又一根的硬骨頭?
能否打破“唯分數論”?
按照實施意見,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升格”列入高校招生依據,而計入高校錄取總成績的學業水平考試科目,可由學生根據高校的要求和自己的興趣特長自主選擇。
教育部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吳遵民認為,此舉有利于打破現有高中教學的高考“單一導向”,將引導學校更加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同時增加學生的選擇機會,減輕其應試壓力。
在自主招生方面,實施意見規定,試點高校要合理
確定考核內容,不得采用聯考方式或組織專門培訓。記者從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多所高校招生負責人處獲悉,今后將逐步把學業水平考試納入自主招生選拔依據,甚至可能不再安排專門筆試來測試學生的學業水平。
上海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市北中學語文教師、高一班主任程夕琦說,今后學生的所學所考將與高校的人才需求聯系更為緊密,學業水平考試和高考對應著自主招生和統招,相比高考擠獨木橋,不再是“一把尺子量學生”。
學業負擔能否有效減輕?
按照實施意見,學業水平考試范圍將覆蓋國家規定的所有科目,考生高考總成績由語數外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
程夕琦說,根據總體方案,學業水平考試仍然以對學生的基礎性考察為主,計入高考的3門課也是不分文理,可自由選擇,充分考慮到興趣和學習情況。
根據實施意見,改革后的高考,除語文、數學采取統一考試之外,3門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外語科目考試都分流在高中三年內進行。
吳遵民告訴記者,在“一考定終身”模式下,每年約有5%左右的學生考試發揮失常,同時也有5%左右的學生考試發揮超常。這說明“一錘定音”的考試并不能完全客觀地反映考生平時的學業水平和知識積累,改革方案有望減輕學生的應考心理負擔,一定程度上也是保障機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高校能否擺脫三六九等?
“能擠進一本,絕不上二本;能上本科,絕不上高職。”這是多年來不少家長、考生心中的高考鐵律。分批次錄取無形之中帶來的是學校被劃分為三六九等。
目前我國大部分省份高考均采取“分批次錄取”方式,有的省份設置5、6個批次。新政將推行高考成績公布后填報志愿方式;創造條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錄取批次;改進投檔錄取模式,推進平行志愿投檔方式,增加高校和學生的雙向選擇機會。
復旦大學副校長蔡達峰認為,現在高等教育面臨的供需矛盾更突出,在集中力量發展高水平大學的同時,也應讓所有學校都有發展特色的機會,打破分批錄取,取消用行政手段劃分學校優劣是重要切入點。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