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技大:在校教授100%參與本科教學
在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除出國訪學及病假的教授外,100%在校專職教授參與本科教學活動。據了解,2013年12月,上海工技大開展“骨干教師教學團隊激勵計劃”工作,激勵教授、骨干教師全身心投入本科教學工作,鼓勵教師以學生為本,以教學為中心,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據介紹,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校骨干教師教學團隊由骨干教師(教授或優秀副教授)領銜,教學團隊先行實施本科學生全程導師制,教師彈性坐班制,坐班答疑制度和校內自習輔導制度,從而推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全程導師制,教學有實效
據悉,上海工技大現有專職教師788人,第一批共組建骨干教師教學團隊122個,加入團隊專職教師共631人,占專職教師數的80%。團隊中,除了骨干教師(教授或優秀副教授)領銜教學團隊外,講師、助教、實驗員、研究生等也參加其中,每個團隊為3至8人,團隊運作遵守負責人責任制。團隊內的每個教師必須擔任本科生導師,在學生的四年本科學習期間導師指導課業和學業,引導第二課堂輔修專業修讀,開展課外輔導及相關咨詢等。
在工技大,學生未進校門,先配好了導師。據了解,今年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新生在收到錄取通知書的同時,也收到了導師的聯系方式,并且導師主動聯系學生,從入學向導開始,學生將在四年內得到導師學業上的幫助。共有538名團隊教師參與到新生的導師工作。教務處在學期末開設了3次專題導師培訓,在此基礎上,各學院針對學院實際情況,暑期還分別開設了“導師”培訓班,管理學院針對專業教師與學生的配比進行協商,盡量將學生與專業對口的導師結對;并對“導師”進行培訓,讓其了解各專業培養計劃的構成模塊,專業情況以及未來在“完全學分制”下的選課模式等。
此外,學校開發完善了教學團隊服務平臺,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該平臺以信息化的手段為師生互動、信息發布、考勤、學生評議、反饋、后臺數據匯總統計等提供服務支撐。
彈性坐班制,學生得實惠
在工技大,教師在工作日內除了因教學、科研等需要并按規定程序經批準外,均需到校工作,學生可以在課后、甚至晚上找到老師答疑,增加了學生與教師間的專業交流。這種“彈性坐班制”的方式,使得老師們課后能更好地討論前后課程的銜接、課程的內容、課堂教學的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特別是利用暑期時間,很多教師團隊花大量的時間重新修訂所有課程的教學大綱等教學文件,圍繞“卓越計劃”、專業認證積極做好相關準備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教師答疑輔導量的增加,催生了輔導樓,學校特地將教學A樓設為輔導樓,除白天外,晚上6點至晚上9點,公共課、基礎課等課程教師在輔導樓答疑,學生可以在輔導樓找到每一門公共基礎課的老師。其他專業課程則自行安排在教室、實驗室或教師辦公室進行輔導。
該校校長丁曉東介紹,在“導師”的指導下,無論是學期中還是暑期,學生們有更多的興趣和途徑參與到各類競賽和科研創新活動中去了。據統計,2013年該校學生申報校級創新訓練項目的總數為186項,參與人數為770人,而2014年則增加至195項,參與人數增至877人;2013年共有67支團隊、225名大學生參與各類競賽,而2014年則增加至102支團隊,338名學生參與。
核撥經費,促進教授治學
人心向、干勁足、效果現” 是實行 “骨干教師教學激勵計劃”的基礎。丁曉東表示,激勵計劃得到教師廣泛認可,他們積極參與并出謀劃策主動推進,學校收獲人心資源;彈性坐班制,在校教師人數和時間增加,學校收獲人力和人時資源;全程導師制,增加了學生老師之間的接觸度,學生學會了感恩學校和老師;坐班答疑和自習輔導制,學生受益匪淺,有效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青年教師導師和助教制,通過傳幫帶,進一步加強了青年教師培養;通過骨干教師教學團隊開展,豐富了學習教育形式,成效不斷顯現。
在此基礎上,學校的激勵計劃實行了“兩步走”戰略。第一步以規范教師行為為重點,著力落實教師彈性坐班制、坐班答疑和校內自習輔導制度;第二步以加強教師教學績效考核為抓手,落實教學改革的任務、質量的提高和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據介紹,學校還專門核撥激勵計劃經費資助教學團隊建設,全校總動員支持教學團隊。
丁曉東說,大學應該以本科教學為終極任務的目標,積極支持、保障教授給本科生上課。該校將繼續健全教師教學績效考核的激勵制度,開展對團隊的檢查督導和考核,鼓勵團隊外的教師逐步加入團隊,為團隊工作開展創造更好條件,發揮團隊整體效用。
“通過團隊建設促進教授治學,通過教授治學不斷提高本科生的教學質量。讓‘以學生為本’的觀念扎根實地,激勵教師們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丁曉東表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