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稱超七成上海示范性高中學生“自愿”補習
在剛剛結束的學期中,67%的高中生參加了課外補習。令人吃驚的是,之所以參加補習,有高達73%的高中生認為主要是出于“自己要求”;認為是父母安排為主的,只有23%。這份數據來自于一份歷年來規模最大的針對上海全市示范性高中高、高二年級高中生的調查。如此多的高中生“自己要求”補課,一方面說明以分數為核心的高校選才模式仍沒有根本性改觀,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競爭環境的激烈。
8月17日,在上海市西中學舉行的第11屆“上海市示范性中學學生會主席論壇”上,這份調查還顯示:學業負擔、睡眠時間等依然是老大難問題,其中睡眠不足問題更是十年來都沒能解決。
這份調查的主辦方是第11屆上海市示范性中學學生會主席論壇“上海高中生年度熱點問題調查報告”項目組,調查每年進行一次,今年6月30日至7月18日,近5000名上海市示范性高中高一、高二年級高中生填寫了問卷,共收集有效問卷4311份,覆蓋了上海全市所有的市級示范性高中和部分區級示范性高中,是歷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學生睡眠不足問題十年未解決
學業負擔、睡眠時間等傳統問題也是老大難問題,調查測量了上海高中生的學業負擔指數。以10分為最重,高中生們對自己學業負擔的平均打分為6.76分,屬于偏重。其中,高一年級高中生平均分6.71分,高二年級高中生平均分6.82分,呈上升趨勢。
觀測學業負擔的另一個窗口是睡眠狀況。數據顯示,在走讀學生中,33.36%的高中生在上課日每天在23時至0時就寢,另有一成經常在0時之后才入睡;即使有強制熄燈,在住校學生中,也有超過三成高中生經常在23時之后休息。
在睡眠狀況的主觀感受方面,通過測量上海高中生的睡眠評價指數,以10分為最充足,高中生們對自己睡眠時間的平均打分僅為4.96分,屬于“不及格”。
調查項目組負責人告訴,項目早在十年前就進行過有關睡眠時間的調查。根據2005年舉行的第2屆學生會主席論壇調查報告,28.01%的高中生表示“經常睡不醒,總想睡覺”,56.81%的高中生表示“能基本保證睡眠”,僅有15.18%的高中生表示“能保證充足睡眠”。可見,十年之后,學生睡眠時間不足的“老大難”問題仍未得到解決。
調查還顯示,上海高中生平均每天作業用時為:2-3小時的占33.98%,3-4小時的有38.30%;除課本和配套練習冊外,學校統一使用的教輔書數量為:3-6本占49.76%,超過6本的占27.60%。這表明,傳統的“刷題”學習模式仍然盛行。
課外補習狀況也同樣令人深思,在剛剛結束的學期中,67%的高中生參加了課外補習。令人吃驚的是,之所以參加補習,有高達73%的高中生認為主要是出于“自己要求”;認為是父母安排為主的,只有23%。如此多的高中生“自己要求”補課,一方面說明以分數為核心的高校選才模式仍沒有根本性改觀,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競爭環境的激烈。
“港校熱”有所降溫
調查數據顯示,雖然“出國熱”不斷升溫,但從面上看,像復旦、交大這樣的內地傳統高校仍是主流選擇(88%),以國外大學為目標的不到兩成(18%);值得注意的是,像南方科技大學、上海科技大學這樣的內地新型高校也受到矚目(22%);“港校熱”則有所降溫(13%)。
決定本科階段不出國的學生中,除了43%本人無意愿外,28%選擇了“費用太高昂”。對于這部分高中生,進一步追問“如果不存在費用問題,你會不會出國”,結果顯示,32.95%的高中生表示一定會,60.89%的高中生表示可能會。由此可以推測,今后本科出國深造人數仍有極大可能將進一步上升。
調查結果還顯示,以5分表示非常明確,對于“大學選擇什么專業(大類)”,平均分是3.67分;對于“將來從事什么工作(方向)”,平均分是3.60分。這一結果表明,盡管高中生對未來仍有不少迷茫,但絕對不是毫無想法的。更讓人欣喜的是,對于“大學選擇什么專業(大類)”,有23.73%的高中生認為非常明確;而對于“將來從事什么工作(方向)”,也有20.18%的高中生認為非常明確。
95后憂慮被社交媒體占去太多時間
作為95后的一代,互聯網之于他們就如同空氣之于人類一般不可或缺。從QQ到微信,從人人到微博,從貼吧到instagram,他們的網絡生活豐富多彩。
調查顯示,高中生們讀報的日子為平均每周2.55天,看電視的日子為平均每周2.92天,而上網的日子為平均每周5.46天。盡管高中生們對互聯網接觸得最多,但卻最不相信網上的信息。高中生們對報刊、電視和互聯網的可信度作出了評價。以10分為非常可信,報刊7.01分,電視6.31分,互聯網5.21分。這表明,上海高中生具有較高的媒介素養,不會對網絡信息照單全收。
調查顯示,絕大多數高中生使用社會化媒體,僅有1.74%的高中生與之“絕緣”。在使用社會化媒體的高中生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QQ,占77.36%,其次為微博(6.85%)和微信(6.68%)。
高中生們在這些社會化媒體上花費了多少時間呢?26.04%的高中生平均每天耗時少于30分鐘,48.84%用時30-60分鐘,19.26%用時1-2小時,還有一成高中生每天花費2小時以上。問及高中生自己認為花費的時間多或少,36.21%的高中生選擇了“有些多”,6.02%的高中生選擇了“太多”。這表明,高中生們自己也正在意識到過度使用的弊端。
高中生們的網絡使用形態十分多元,除了獲取信息、娛樂交友,電子商務所占比重較大。調查顯示,83.81%的高中生有過網絡購物經驗,在網絡上購買的主要商品依次為圖書、服裝、食品和電子產品等。高中生們使用最多的三個電商網站依次為:淘寶、京東和當當。
在線教育異軍突起,結果顯示,67.94%的高中生使用過手機上的學習類App;41.11%的高中生上過網絡課程;然而,對于“慕課”,僅有16.40%的高中生表示“聽說過”,而真正體驗過“慕課”魅力的高中生僅占4.89%。這表明,作為新興的學習方式,“慕課”在上海高中生中的知曉度仍然很低。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