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語文教育不重基本功 七成高考作文有錯別字
當下的中學語文教育出了問題!日前在一場名為“中國語文教育:時間與反思”的論壇上,多位專家學者提到,當下的語文教育不重基本功,各種改革政策重形式輕內容,導致學生的基本功明顯下降。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每年高考作文卷中六七成的試卷都存在錯別字,這甚至導致近年來很少出現高考滿分作文。
華東師大語文教研中心副主任周宏多年擔任上海市高考語文閱卷中心組組長,他認為,近年來的語文教學改革是失敗的,結果就是花里胡哨的改革政策太多,但實際效果很差。他在演講中提到,上海多年來一直少有滿分作文,直接原因就是學生的錯別字越來越多,“根據我們閱卷組的統計,60%~70%的高考作文當中都有錯別字,而根據閱卷規定,作文當中每個錯別字扣1分,最高扣3分為限。幾年前曾經有考生獲得過作文滿分,其實他的作文當中也是存在錯別字的,后來因為卷面整潔而給予加分,這才產生當年的唯一一篇滿分作文。”周宏分析原因說,錯別字不斷的根本原因在于語文教育出了問題,教育工作者熱衷于各種改革,熱衷于增加題量和所謂體現區分度的“科學化試題”,而忽視了對學生基本功的培養。太多的改革反而導致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大大下降,“就這樣,我們通過種種教學改革,終于讓學生越來越討厭語文。”
還有一件事也讓周宏對當下中學生的語文基本功表示憂慮。周宏曾經為本市一所名校命制自主招生語文試題,其中一道題是“成語題”,即要求考生根據給定解釋寫出對應的成語,或者解釋給定成語,共有10道題,“其實這些成語并不生僻,但讓我們失望的是,在3000多份試卷當中,答對3到5題的只有9人!大部分人只能答對一兩道題!”
華東師大課程與教學系講師、博士沈章明同樣對當下語文教學的現狀感到憂慮。2011年時他曾經指導過一個朋友孩子的語文學習,這個學生是本市一所老牌示范性高中的高三學生,一天他對著一道題里面的一句話“讀書人讀到了最后,讀成了蜘蛛”愁眉不展,這句話來自賈平凹的一篇文章。他告訴沈章明,自己無法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沈章明隨口問了他一句:“你見過蜘蛛嗎?”他無奈地搖了搖頭。這讓沈章明感到驚訝:這個學生已經成年,不但沒見過蜘蛛,連電影《蜘蛛俠》也沒看過!脫離生活之遠讓作為70后的他感到不可思議。
沈章明還曾經擔任過公務員考試的閱卷教師,某次閱卷過程當中讓他頗受震驚的是,一名后來查出身份為數學教師的考生在寫申論題時,一直將“剖腹產”寫成了“剖膚產”,“一字之差,謬以千里!雖然她是數學教師,但將這么簡單的字寫錯,也很不應該!”后來這份試卷被閱卷組保留了下來,作為提醒。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周宏認為,當下的語文教育工作者應回到教育的原點,重視學生的積累,而非應試技巧,“厚積薄發,先積后發。中小學生應多閱讀,而非多做題,從而養成興趣,形成能力。”沈章明也表示,“當下學生的寫作現狀可以用‘目中無物,胸中無情,筆下無文’來形象。要想改變這種現狀,一方面要提倡學生閱讀,另一方面教師要有共同的信念,作為志同道合的共同體來改革當下的教學弊端,否則你強調閱讀,我強調做題,那么現狀很難改變。”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