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越高收入越高?金融、IT行業是雷打不動的金飯碗?大學生創業成潮流?
新年伊始,華東師范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滬上高校于近日陸續發布2016年度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曬出各自的人才培養質量和畢業生就業特色。
第一財經記者結合近期上海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就業促進中心會同上海市學生事務中心聯合發布的《上海市2016屆高校畢業生薪酬報告》(下稱《薪酬報告》)對上海市2016屆高校畢業生的薪酬水平、就業流向和創業情況等方面做了梳理。
學歷越高收入越高
從近年來的變化規律看,上海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的平均月薪整體呈現穩步上升趨勢。
《薪酬報告》顯示,2016屆上海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的平均月薪為4990元,較2015屆同期水平的4672元增長6.8%。此外,近五年上海高校畢業生薪酬增幅明顯,以上海財經大學為例,從2012年的5774元上漲到2016年7733元,五年增幅達33.9%。
專家分析指出,由于有相當一部分的應屆畢業生目前還處于試用期,因此《薪酬報告》中的統計數據僅僅是上海高校畢業生月薪的起步水平。從近幾年的經驗來看,畢業一年后的月薪水平有望增長20%左右。
《薪酬報告》和各大高校的年度就業質量報告都顯示,學歷越高收入越高。
2016屆上海高校畢業生中,本科學歷畢業生的平均月薪為4410元,碩士及以上學歷畢業生的平均月薪為7389元。
其中,上海財經大學本科畢業生平均月薪為7121元,碩士畢業生平均月薪為8227元,博士畢業生平均月薪為10138元;上海交通大學本科生年薪集中于8-10萬元,碩士生和博士生年薪則集中于10-12 萬及 15-20 萬;華東理工大學本科畢業生平均簽約月薪為4964.78 元, 碩士研究生平均簽約月薪為7131.14 元,博士研究生平均簽約月薪為 9738.08 元;華東師范大學博士生薪資水平為8006元、碩士生為7432元、 非免費師范本科生為5893元、免費師范本科生為3901元。
專家分析指出,對于初涉職場、缺乏職場經驗的高校畢業生來說,學歷是用人單位測評其職業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對其月薪水平往往有著較為直接的影響。但隨著個人職業經驗的積累,經驗、技能等因素對勞動者收入水平的影響會不斷加大,學歷的影響力則會逐步弱化。
金融、IT行業月薪居榜首
《薪酬報告》顯示,在上海2016屆高校畢業生平均月薪排行中,金融、IT行業分別以6121元和6045元位居第一和第二。同時,從各大高校的發布2016年度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來看,金融和IT行業在畢業生就業行業流向排名中都十分靠前。這也正好反映了上海的金融中心和科創中心的城市發展定位。
《上海財經大學2016年度就業質量報告》顯示,從就業行業看,前往金融行業的畢業生達49.15%,涵蓋銀行、證券、保險、基金資產管理以及其他領域;其次是會計師事務所,占畢業生的15.82%。另外,到咨詢行業就業的為6.39%,計算機/互聯網/電商行業4.21%,教育科研行業4.69%。
除上海財經大學外,從其他幾所高校就業行業流向的綜合情況來看,金融與IT行業吸引了很多畢業生。其中,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生就業最多的三個行業分別為制造業、衛生和社會工作以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華東理工大學畢業生流向“制造業”的人數比例為 43.82%,其后依次是“信息傳輸、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1.98%)、“金融業”(8.65%)、“科學研究 和技術服務業”(8.33%);華東師范大學畢業生就業行業多集中在教育、信息技術、金融財務等方向。
業內專家表示,近年來上海金融業吸納了大批高素質人才,推動了金融業的快速健康持續發展,薪酬水平也水漲船高,這是行業發展的客觀規律,也是上海集聚金融人才、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內在要求。
從行業需求來看,基礎教育行業、教育培訓機構、計算機軟件、信息行業等需求旺盛,畢業生供不應求。
上海高校畢業生就業地域流向以華東地區為主,留滬比例尤其較高,達七八成。再一次顯示了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的人才集聚效應。
其中,上海財經大學畢業生留滬比例在幾所高校中相對較高,達82.4%;上海外國語大學本科畢業留滬比例為81.21%,研究生留滬比例為73.11%;華東理工大學本科畢業生留滬比例為 70.27%,畢業研究生留滬比例為 77.83%;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生中留滬的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分別為 590 人、2156 人和 678 人,占簽約就業畢業生人數的76.7%。
自主創業漸成潮流
在國家大力支持大學生創業的大環境下,各大高校也紛紛創造條件支持學生創業,上海大學生創業方興未艾。
例如,華東理工大學建有300多平方米的創業苗圃、6000 多平方米的孵化基地、3.2萬平方米的華涇加速器和約4萬平方米的 G7 軟件基地,加強創業實 踐訓練和創業項目孵化。在2016 屆畢業生中,有36人自主創業,占落實工作畢業生總數的1.05%,自主創業人數、比例均較往年有所增加。
上海交通大學于2010年在全國高校中率先成立創業學院,將創新創業納入人才培養體系,實現創業意向同學、創業導師團和風險投資家等群體的有效集聚。截止2016年10月31日,在 2016年的畢業生中,直接創業的 24人,其中本科生8人, 碩士生11人,博士生5人,創立企業20家。
就畢業生創業的行業類型分布而言,傳統行業創業人數是新興產業創業人數的近兩倍,傳統行業仍然是創業去向的主流。新興產業 創業活動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等領域。
大學生創業對于緩解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有著日漸重要的作用。《華東師范大學2016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這些大學生在創業的同時也帶動了周圍人的就業,帶動就業的人數為創業人數的5-6倍,為 235 人。
截至2016年8月31日,上海外國語大學2016屆畢業研究生中,有24名研究生以與自主創業的公司簽約的形式就業,占比 3.71%。從創業規模來看,注冊資金 50 萬元以下企業3家,51-100萬元企業10家,101萬元以上企業 11 家。在本科畢業生中,有1名以與自己創業的公司簽約的形式就業。該校畢業生創業企業所在行業主要分布于互聯網、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外貿等領域。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