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ddhtb"><video id="ddhtb"><thead id="ddhtb"></thead></video></cite><var id="ddhtb"></var><var id="ddhtb"><video id="ddhtb"><listing id="ddhtb"></listing></video></var>
<var id="ddhtb"><strike id="ddhtb"></strike></var>
<cite id="ddhtb"><video id="ddhtb"><menuitem id="ddhtb"></menuitem></video></cite><cite id="ddhtb"><video id="ddhtb"></video></cite>
<var id="ddhtb"></var>
<cite id="ddhtb"></cite>
<menuitem id="ddhtb"></menuitem>
<var id="ddhtb"></var>
<menuitem id="ddhtb"></menuitem><ins id="ddhtb"><span id="ddhtb"></span></ins>
<var id="ddhtb"><strike id="ddhtb"><listing id="ddhtb"></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ddhtb"><video id="ddhtb"><thead id="ddhtb"></thead></video></menuitem><menuitem id="ddhtb"><span id="ddhtb"><thead id="ddhtb"></thead></span></menuitem>
<ins id="ddhtb"><noframes id="ddhtb">
<menuitem id="ddhtb"></menuitem><var id="ddhtb"></var>
<var id="ddhtb"></var>
<var id="ddhtb"></var>
<menuitem id="ddhtb"></menuitem>
<var id="ddhtb"><span id="ddhtb"><var id="ddhtb"></var></span></var>
<var id="ddhtb"></var><var id="ddhtb"><video id="ddhtb"></video></var>
<menuitem id="ddhtb"></menuitem>
 
大學生稱校內實習像詐騙 每天打電話獲取他人信息

首頁 > 

高考

 > 大學生稱校內實習像詐...

大學生稱校內實習像詐騙 每天打電話獲取他人信息

“學校組織我們在校內實習,但日常的工作卻是冒充環境保護志愿者,通過撥打陌生人電話獲取一些私人信息,怎么感覺有些像詐騙。”近日,河南林業職業學院經濟貿易系多名學生向大河報記者報料,他們自今年9月份被要求到校內一實訓基地實習,但實習的日常工作讓學生們有些不安。接到報料后,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學校實習,讓以“問卷調查”形式獲取他人信息

12月19日,河南林業職業學院經濟貿易系小光、小明(化名)等多名在校大學生向大河報記者反映,今年9月份,該校經貿系的老師要求他們必須到校內圖書館五樓的“呼叫中心”實訓基地實習,“如果不去或實習期間有違紀情況會掛科,修不夠學分就無法拿到畢業證”。

但讓學生們不解的是,他們到崗后,實習內容卻是利用網絡電話撥號軟件,撥打全省各地的手機號碼,假借環境保護志愿者的身份,以“問卷調查”的形式詢問機主的個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齡、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等。

“培訓期間老師向我們介紹工作內容時,我們就已經有所懷疑。”小光說,培訓老師講授最多的是如何利用相關的“話術”獲取陌生手機機主的姓名、家庭住址等信息。正式上崗后,學生們將培訓老師傳授的“話術”用到了工作中。

“學校老師規定我們每天必須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務,每天至少搜集到10名機主的完整信息。”學生們說,他們每天必須撥打上百個陌生機主電話,甚至更多個電話,才能搜集到10個左右的完整個人信息,如果完不成任務,第二天加班也必須完成,否則學期結束結算時,誰的任務未完成,就會被要求下學期繼續在實訓基地實習,或者掛科拿不到畢業證。

據報料學生說,學校曾承諾過會按照任務完成量計酬,但從9月份至今,許多學生未能獲得報酬,11月份僅有6名學生拿到過報酬,獲得報酬最多的一名學生,一個月也僅拿到了144元。

學生給記者發來一份實訓基地墻壁上張貼的《呼叫中心實習管理制度》,內容對學生考勤、服務質量等都做出具體規定。

規定要求:一般投訴每例罰款50元扣100學分;特殊投訴罰款100元扣100學分,并承擔客戶的20%費用;質檢出現詐單、騙單罰款100元,扣100學分;辱罵客戶罰款1000元并辭退,本門功課永不及格。

數十名學生,一學期可獲數萬條個人信息

小明告訴大河報記者,如今在實訓基地實習的學生有60余人,每天8小時工作制,上午8點至12點,下午1點半至5點半。一個學期工作100余天,每天每個人獲取10條機主的個人完整信息,那么,數十名學生一學期能夠獲取到數萬條陌生人的個人信息。

“我們并不是盲目撥打電話的。”小光說,近期他們利用網絡系統撥號軟件撥打的是商丘地區的電話,而獲取的商丘地區的個人信息將來會提供給保險公司。

小光說:“這些信息不是無償提供給這些公司的,而是以每條個人信息4至8元的價格出售。”

學生們向記者提供了十余份平時作業平臺的現場圖片。圖片中顯示作業平臺頁面有“被叫號碼”、“座席工號”、“業務活動”、“呼叫結果”、“質檢結果”等內容,此外,上面還顯示有數十個已撥打的電話的登記情況。“業務活動”一欄顯示為“商丘泰康人壽贈險”或“泰康人壽贈險許昌”。

大河報記者隨機撥打了一個尾號為“5713”的商丘地區號碼,該號碼于2016年11月28日被撥打成功,且登記有機主的姓名、家庭住址以及出生日期。據機主陳先生證實,前一段時間有一名女子撥打他的電話,以“調查污染環境”為由,詢問陳先生“商丘的路堵不堵?”、“衛生搞得怎么樣?”、“有沒有看到環衛工人”等問題,隨后又詢問了陳先生的姓名、家庭住址、出生年月等個人信息。

陳先生認為是問卷調查,未引起重視,隨口將自己的姓名等信息告知給對方。

另外,報料學生說,除了商丘,洛陽、濮陽、漯河、許昌等地他們已經撥打過之外,甚至省內外多家通訊公司也和實訓基地有業務往來,一些地市還被“騷擾”過多遍,“因為搜集的信息沒有達到要求,又返回來重新做。”

系主任為實訓基地大股東,有多名教師參股

據學生們介紹,“呼叫中心”實訓基地只是對外的稱呼,真實的名稱為“洛陽迪沃斯商貿有限公司”,公司的大股東是河南林業職業學院經貿系主任李海龍,甚至經貿系多名教師都有參股。

真實情況是否如此?大河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記者通過“國家企業信用公示系統”(下稱“公示報告”)查詢“洛陽迪沃斯商貿有限公司”顯示,該公司的法人代表名為“李恒”。

學生們說,這個法人代表“李恒”主要負責實訓基地的運營和管理,“李海龍不經常來實訓基地,偶爾來轉一趟,就走了”。

記者注意到,公示報告的“股東及出資信息”一欄中,該公司一共有12名股東,按順序分別為楊翠平、安存勝、康文濤、孫長平、李海龍、石磊、石珺、劉學成、陳金發、陳成林、朱娜、牛永超,系主任“李海龍”的名字在列,且在2015年度報告中認繳出資額為58萬元。

此外,據學生們證實,股東石珺、孫長平、安存勝均為河南林業職業學院教師,各出資3萬至5萬元不等,“具體還有哪些是學校老師,我們也不清楚了”。

2014年度報告中,企業通訊地址為“洛陽市瀍河區中州東路2號河南林業學校經貿系”,2015年度報告中改為“洛陽市中州東路2號”。

另外,記者注意到,該公司登記的經營范圍為:日用百貨、服裝鞋帽、辦公用品、計算機及輔助設備、潤滑油、日化用品、花卉苗木、電子產品銷售,并不包括學生所實習的內容。

12月23日上午,大河報記者來到河南林業職業學院進行走訪,在該校圖書館五樓找到了“洛陽迪沃斯商貿有限公司”。該公司門口懸掛有“洛陽迪沃斯商貿有限公司”的牌子,而牌子上也包含“呼叫中心實訓基地”的名稱,不時有學生從門口進出。

相關情況已通報當地警方,民警表示將展開調查

12月27日上午9時許,大河報記者根據學生報料情況以及掌握的相關證據,來到河南林業職業學院所在轄區的洛陽市公安局東關派出所反映情況。該所相關負責人將記者帶到了案件偵辦大隊,通過了解后,告知記者如要報案需由受害人本人前來,記者提供的證據及材料只能算為證人材料。不過,該負責人也表示,目前警方掌握了這一情況,會獨立進行實地調查,看涉事公司是否構成犯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欧美疯狂做受xxxx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