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是生命之源,
當空氣清新的時候,
人的呼吸通暢了,
人的皮膚滋潤了,
人的身體健康了,
人的心情舒暢了。
雖然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但每時每地都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這就是二中“空氣養人”理念的由來,也是二中教育集團校長鈕小樺對學校、家長的要求。但是,他對所有孩子的要求并不是考取第一,而是找到自己身上那難能可貴的“唯一”。
鈕小樺校長:
在我眼里的好學生一定是有家教,有家學的孩子。
家長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要好好學習
在我眼里,所謂的好學生,一定是個有家教、有家學的孩子,而這兩點都需要家庭來給予。一個孩子的身上能夠折射出一個家庭對于他教育成長的影響,而我們家長很多都不太知道自己生了孩子后應該怎樣養?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家長并沒有意識到應該跟孩子一起成長。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都是第一次經歷孩子的成長過程,而且很多家長都會認為我是你的父母,你就應該聽我的,那么這就大錯特錯了。過去我,們還總在說”富不過三代“,這其中就講的是家庭教育的問題。
為什么會說富不過三代呢?我來講一個故事,一個國外的孩子問他的富爸爸,“我們家里有錢嗎?”。這位爸爸回答孩子:“我有錢而你沒有錢。”這個同樣的問題問到中國的家長,他的回答則是:“我們有錢,我的錢都是你的。”這兩個故事就說明我們很多家長實際上在給孩子錢的同時,卻忘了教會孩子怎么去值錢,怎么去變得富有。
現在一直在提倡教育均衡,很多學校都力爭在教育資源配置上做到均衡,但我們的家庭教育卻非常的不均衡,因為各個家庭的情況不同,教育背景也不同,對孩子的影響更不同。
家庭教育是不是也要趨于一種均衡,怎么去消除這種不均衡?其實就是需要家長轉變觀念,將家庭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形成合力。而認識到這一點還需要家長提升他的教育素質,學會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分享,一起成長,在磕絆當中正確的對待孩子。這就需要家長多學習一些教育規律、教育方法,甚至心理學,做到能夠洞察孩子的心理活動,能夠正確的去幫助孩子。
包辦代替讓孩子失去了選擇的能力
在家長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經常會出現一種過度的包辦代替,讓孩子變得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一點生活能力的概念都沒有。比如說,考試問一個雞蛋有多重?沒有基本生活常識和生活能力的孩子根本答不上來。你說這種考試方式對不對,我認為是對的。每次在學校的家長會上,我都會提醒家長,回家之后讓孩子干一些家務,跟你上街買菜,幫你摘菜、洗菜,這么做沒什么不好。不管考試考不考,這些基本的生存能力都必須具備,這對孩子的成長有利。
現在的改革,需要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進行考試,這又暴露出一個問題來,那就是孩子從小沒有規劃,不會選擇。為什么?因為家長從來沒有去研究孩子有什么潛質,而是習慣了用一個公用的標準去衡量所有的孩子。小時候,家長幫助孩子規劃,長大后讓標準來規劃。但是現在規則改了,讓孩子去選擇。那么,現在的問題是他會不會去選擇?能不能將今后的選擇與興趣、未來的專業以及職業傾向掛鉤呢?
還記得之前有個孩子,在高中的時候就表示自己今后要做精算師而且很肯定,我們就發現他很清楚自己實現目標應該怎么做——先把數學學好,到大學之后要拿會計證,然后拿注冊會計證等。現在這個孩子就當上精算師了。
我想說,孩子發展的方向感,是需要在學習階段進行一定積累的。而目前,我看到很多孩子的這種規劃和選擇的能力非常缺乏,更多的是在進入大學之后冷靜下來才發現自己的專業和學校并不是自己喜歡的,要求轉專業。這就說明他很盲目,沒有規劃和選擇好。避免這種問題發生的方法就是請家長退步,給孩子培養自己選擇意識的機會。
習慣教育是所有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我還發現,在平時很多家長往往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以學習為例,學習是一個過程而非簡單的上課,他還有復習、預習,練習,這些決定了孩子上課的質量,是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有些家長經常會抱怨怎么孩子的作業做到晚上十一點半都沒有結束,那么我就想問問家長,你了解孩子做作業時候的專注程度嗎?是不是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效率很低,經常分心、走神呢?學習習慣好的孩子,他的效率就高,好的學習習慣決定了高的學習效率。
好的習慣從哪里來,其實是從生活習慣而來。孩子平時的床整齊嗎?寫字臺整齊嗎?是不是想要找的東西很快就能夠找到。我以前當班主任的時候,就會時不時的讓學生突然從書包里拿出某樣東西,有的孩子打開書包很快就拿出來,有的孩子找半天才拿出來了,還有的孩子怎么找也找不出來,干脆將書包里的東西直接倒在桌子上找。從這個舉動就可以看出孩子是不是有條理。我想說習慣教育是所有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不可或缺,它就像魔鬼,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很多。
在二中崇尚“不爭第一,爭唯一”
在二中一直以來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不爭第一,爭唯一。為什么?因為唯一更稀罕,第一不稀罕,而且第一還有偶然性,那唯一的就是拔尖創新人才。我們學校曾經有一個孩子叫李漢歌,從小就喜歡養蜘蛛研究蜘蛛,在進入初中的時候,我跟孩子說,你來我這里吧,我幫你養。就這樣我在學校給孩子建立了一個本市唯一的一個以學生名字命名的“李漢歌蜘蛛研究實驗室”,我給他投資,幫他請博士、專家幫他加強對蜘蛛研究的能力。同時,孩子的家長也非常支持,雖然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成績平平,但是憑借著他幾年來在蜘蛛研究方面的成就,被一位教授看上保送到了西北大學,而且從事著自己喜歡的專業。
李漢歌在畢業典禮上對同學們說:“論學習我在你們面前抬不起頭來,但是具體到研究蜘蛛你們誰也比不上我”,獲得了現場同學們的陣陣掌聲。當時我就跟他說,我是在培養一個科學家,因為你到大學以后仍然延續這條路。 這個例子說明培養一個孩子的“成長鏈條”很重要,培養孩子的一種興趣愛好,讓孩子有個執著的追求。
跟他的例子非常相似的還有一對雙胞胎,非常熱衷于就研究天文,我也給他們建立了以程思浩和程思淼這兩個名字命名的天文工作室,甚至到了高考復習的時候孩子們仍然在研究天文,但最后兄弟倆都如愿考上了自己喜歡的大學。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