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詞之高校思政
高校思政:迎來一個新的春天
彭慶紅(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2o16年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務大局、圍繞學生、穩中求進、創新發展。第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著眼于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進一步推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實踐;第二,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貼近實際、貼近學生,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特別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現了一些突玻性發展;第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支撐與政策保障更加充實,特別是12月7日至8日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對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作出了重大安排部署,廣大師生備受鼓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將迎來一個新的春天。
熱詞之城鄉教育一體化
城鄉一體化:在人的現代化上發力
陳如平(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2o16年出臺的《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針對長期形成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問題“對癥下藥”。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各地需根據自身經濟基礎和教育基礎,制定切實可行的推進政策和策略。
城鄉教育一體化最終應指向人的現代化,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適宜的基礎和平臺。偏遠、貧困地區應優先保證辦學條件、教育經費以及留守兒童等重點問題;沿海以及大中城市則需優先保障師資配置的統一,確保隨遷子女平等、有質地接受義務教育。
熱詞之科技成果轉化
離崗創業:鼓勵創造 知識有價
李立國(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
今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我認為,這一政策體現了高校教師知識高端與智力密集的職業特性和工作自主性創造性強的勞動特點,體現了國家“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政策導向,也體現了“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價值取向。總體來說,此舉有利于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有利于整合教師人力資源,切實解決教師人力資源不足與過剩的矛盾,發揮教師人力資源的最大效能;有利于提高教師收入,增強教師職業吸引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高校教師隊伍。
熱詞之高考新政
高考新政:基礎教育方向之選
周彬(華東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授、院長)
這一輪高考改革的主旋律,并不是對高考學科的調整,而是對高考學科的選擇。賦予學生選擇高考學科的權利,既希望通過學生選擇權利的行使,激活自己的自主學習意識;也希望通過學生自主的選擇學到自己能夠學到的或者喜歡學到的學科。首先,高考新政不是要解決現有高中教育或者整個基礎教育中的問題,而是要引領整個基礎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未來發展的方向。第二,高考新政將重構新型的師生關系。第三,學校管理將從資源的配置變成資源的選用。這就意味著我們要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育資源。
熱詞之民辦教育
民辦教育:從立法到行政的智慧考驗
王烽(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教育體制改革研究室主任)
民辦教育促進法修正案,確立了營利性與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分類管理的法律框架,解決了長期困擾民辦教育發展的根本性制度問題,開啟了民辦教育發展的新時代。修正案確定了兩類學校的區分標準,刪除了“合理回報”條款,明確了對非營利學校的稅收、財政、土地等扶持措施。修正案給地方預留了改革空間,規定了省級政府在推進分類管理中的責任。
為照顧歷史和國情,確定了原有學校終止時舉辦者和出資人獲得補償和獎勵的權利。分類管理在實踐中將遇到一系列難題,激發一些民辦學校舉辦者的過度保護行為,將考驗地方的智慧。
熱詞之校園霸凌
校園霸凌:最大限度的預防
李政濤(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主任)
校園霸凌事件是學校日常生活中令人刺目和驚心的一部分。一旦發生,其波及面、影響面往往成幾何級數擴展。目前的關鍵,已不再是事件本身的是非對錯,而是如何最大限度的預防,防患于未然。為此,教育部等九部委聯合下發《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把預防學生欺凌放在首要位置,通過預防,避免類似觸動底線,越過紅線的事情再度發生,讓傷害止血,讓霸凌止息,更在于通過預防,鏟除對傷害漠視,對暴力縱容的文化土壤。對弱者的善良與友愛不僅屬于學生和家長,也屬于學校和全社會。
熱詞之低齡留學
小別離:回歸理性再思考
周滿生(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低齡留學熱是中國參與全球化、國際化進程中的一種社會現象。筆者的看法是,國家鼓勵出國留學(包括自費和公費留學),但不支持低齡留學,尤其義務教育階段出國留學。低齡留學并非適合所有家庭,所有的孩子。青春成長期的孩子“別離”父母,過早離開家庭,到異國他鄉學習,不利于孩子全身心發展。而且在國外,也有校園文化差異、家庭文化差異、種族差異的問題。低齡孩子孤身在外學習,語言、生活、教學模式、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差異,會給學生帶來較大壓力;學習焦慮、心理失衡普遍存在。對待“小離別”,家長一定要慎重。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