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539支學生團隊赴全國各地暑期實踐
7月15日,“行萬里路,知中國情”2014年上海交通大學暑期實踐活動全面啟動。今年,上海交大將有539支團隊近萬人次參加暑假實踐活動,規模空前。
據上海交大團委副書記宋續明介紹,在今年的學生暑假實踐活動項目中,專項項目共計233項,包括中華傳統文化專項87項、助學專項31項、創業專項65項、就業專項38項、校友校史專項12項。全國三下鄉重點項目共3項,上海市三下鄉重點項目共5項,校級重點項目共81項。
基于自貿區農產品金融模式探索、智慧城市之路3.0,留守兒童成長關懷,“攜手東方之珠,共筑彩云之南”、內地工業新區輻射新型城鎮化效果調研,上海城市中心區停車場問題調查,史前上海玉器遺址分布圖繪制……
“以上羅列的這些項目都是今年學生暑期實踐中出現的亮點項目。”宋續明對說,今年上海交大學生暑期實踐團隊將圍繞科研、民生、環保等內容前往全國各地,廣泛開展社會實踐、創新創業實踐等實踐活動。
此外,學校還派遣了百余名優秀大學生赴廣東南海、浙江舟山等地及上海17個區縣和周邊省市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掛職鍛煉。
“總體而言,今年交大社會實踐活動呈現出部門協調聯動,營造良好實踐育人氛圍;圍繞需求導向,與工作中心緊密貼合;完善課程體系和組織模式,提高實踐質量與規模;創新溝通方式,加強安全保障等四大特點。”宋續明說。
延伸閱讀
2014年上海交大學生暑期實踐部分亮點項目一覽
《“攜手東方之珠,共筑彩云之南”——滬港兩地學子暑期聯合社會實踐項目》
由交大建筑系學生牽頭,帶領媒設、影像等專業學生與香港大學相關專業學生攜手前往怒江進行實地調研,了解典型的少數民族地域的建筑現狀,并對今后的地域性建筑的設計做更深入的探討。
《探索建立留守兒童的成長關懷機制》
團隊著眼于留守兒童,通過舉辦夏令營,輔以入戶走訪和問卷調查對鳳梧鄉小學的留守兒童的心理、生活狀況等方面進行調研。
《小農的融資春天:基于自貿區的整合農產品上下游的供應鏈金融模式探索》
團隊以自貿區為載體,充分利用自貿區相關金融、物流、貿易等方面政策,為上游農業提供便利的投融資、資金周轉等服務,并打通農產品上下游交易瓶頸,以此供應鏈金融為主線,從而建立一個能夠滿足大宗農產品交易的模式。
《玉文化認同與傳播:史前上海出土玉器遺址分布圖繪制》
項目通過學生對博物館的考察、相關發掘報告的閱讀,立足于史前長江三角洲文化圈,繪制史前上海出土玉器遺址分布圖,以及重要玉器的時空分布與傳播路線圖,為探討物質文化與意識形態間的動態關系,重估中華禮制文明話語建構進程中史前上海地區文化因子的參與程度和地位,打下基礎。
《健康飲食,告別肥胖-上海地區居民飲食和肥胖現狀調研》
團隊立足于上海市,通過問卷調查對肥胖人群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理念進行收集,制成調研報告,有針對性的開展社區健康飲食科普宣傳,幫助肥胖人群改善飲食結構,轉變傳統的不科學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提高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