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航空在長沙招聘時一面試官欲“潛規則”女考生遭拒。
規則,顧名思義,規矩法則,是社會契約,是社會有序運轉,公共利益和個人權益的保障,是人們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而“潛規則”,一個“潛”字就改變了規則的本意,揭示其不敢暴露于陽光下,不公平,不合法,不合乎道德規范的本質。
社會上“潛規則”似乎隨處可見,上學托關系;做手術找熟人,塞紅包;辦事找關系等等,我們似乎見怪不怪,習以為常,可這種現象真的就正常嗎?本來上學接受教育是天經地義,老師教書育人也是職責所在,按程序依法辦事也是正常手續,可是就是這些我們看來理所應當的事,被“潛規則”綁架了,敗壞了社會風氣,扭曲了一些人的價值取向,使道德和文明被虛化。網上曝光的海航部門招聘人員利用自己職權,抓住面試考生想要過關的心理,預對其進行潛規則的事件,這不僅有損道德良知,損害考生的人格尊嚴,而且違反法律,最終形成不良的社會風氣。
社會上之所以還存在潛規則的現象,我認為,首先,是因為潛規則被一部分人認同,認為潛規則辦事快,是捷徑,大家心知肚明,其他人也在用,而且沒有受法律處罰,違法成本低。同時,隱蔽性造成了潛規則有很大市場。其次,這是權力尋租的后果,敢于運用潛規則,說明手中掌握一定權力,海航招聘人員敢對考生進行潛規則是因為他手中有決定面試考生能否順利通過的權力,掌握考生未來職業選擇的大權,正是因為手中的權力讓他肆無忌憚。再次,有些規則自身存在漏洞,如海航招聘考試的面試環節未真正做到公開透明,主觀性較強,人為因素大,使人有機可乘,有些人會利用潛規則,鉆空子,找人托關系達到自己的目的。
潛規則有損公平,不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立。破解社會潛規則,還需要道德,法律和個人的努力。第一,建立健全行業規則,認真落實執行,讓投機取巧者無可乘之機。第二,遵守職業道德,本著公平公正的心對待工作,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將手中的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第三,健全法律,對違反規則,破壞規則者進行嚴懲,記錄在個人誠信檔案中。第四,作為個人,要自覺抵制潛規則,避免助長這種不正之風,報道中的參加面試的這位女生直接拒絕海航工作人員的“潛規則”,不僅維護了自己的人格尊嚴,而且自覺抵制了惡劣社會風氣。只要人人都敢于說“不”,就能讓潛規則無處遁形。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