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考研政治已經落下帷幕,我們看一下今年的試卷,不難發現一些特點。如果說今年考試難度和去年相比我的感覺是降低了。我們看在做選擇題的時候,感覺出題雖然更加靈活了,但是難度沒有太多增加,只是個別題目還是能夠造成一些困惑的。但從分析題來看,由于它和社會熱點結合得比較多,同時由于我們在備考的過程當中給了同學們一些適當的指導,我覺得同學們對這些問題的把握應該是沒有太大問題,但一些題出的更加靈活了,相對于考生來說可能更加難以把握。對于備戰考研的同學們來說,萬變不離其宗,原理會靈活運用才是關鍵。下面我們通過典型真題解析,培養同學們的原理敏感度。
一、選擇題解析
1. 某地區進入供暖季后常出現霧霾,而一旦出現大風天氣或等到春暖花開后霧霾就會散去減少,從該地區較長時間的數據變化看,經過人們努力治霾,污染物排放總量在持續走低,但在某些時段,環境空氣質量污染指數會迅速攀升,甚至"爆表",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凸顯了大氣污染防治的一個特點:天幫忙很重要,但人努力才是根本。"人努力"與"天幫忙"之間的關系對我們處理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之間辯證關系的啟示是:
A.人類有意識的思想活動是掌握客觀規律的根本前提
B.尊重食物的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
C.認識活動是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相統一的基礎
D.尚未認識的外在自然規律對人的實踐活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答案】B
【解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的辯證關系。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人們只有在認識和掌握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才能達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A、C表述有誤,D不符合題意,所以答案選B。
二、分析題解析
34.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2016年3月,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與谷歌圍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阿爾法圍棋)的人機大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AlphaGo最終以4:1擊敗李世石,此次AlphaGo的勝利被業界認為是人工智能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人工智能一般被認為是通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類智能,產生具有類人智能的計算系統。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人類在人工智能技術的諸多領城取得了一連串重要突破。1968年,斯坦福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設計出了第一個專家系統;1982年,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家提出了新的神經網絡模型;1997年,I BM"深藍"電腦戰勝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2011年,IBM超級計算機"沃森"在美國電視答題節目中戰勝兩位人類冠軍;2013年,機器在人臉識別上超過人類;僅一年后,機器人在物體識別上也獲勝……未來人工智能繼續超越人類的可能性很高。
在人工智能應用前景充滿無限可能的情況下,其潛在風險也引發了廣泛討論。 2016 年2月,在美國加州發生了一起無人駕駛汽車因躲避路上障礙物而撞上公交車的交通事故,這凸顯出人工智能設備在應對人類社會各種場景時面臨的挑戰。人們還擔心人工智能技術成熟后的問題,比如將機器人用于戰爭是否會帶來像核武器一樣的后果。
有學者表示,人機對弈是人類思考自身作用的契機,人工智能的目的是幫助人類,創造出比李世石更優秀的棋手應該是人類的勝利。也有學者認為,在面對復雜的倫理問題時,人工智能技術可能會陷入不可預知的選擇困境。著名物理學家霍金也發出警告:"我不認為人工智能的進步一定會是良性的。"
德國人工智能研究所柏林分所所長漢斯o烏斯克萊特強調說,人工智能的矸究方向不是要取代人類,而是要與人類互補,增強人類的能力。人工智能不會取代人類,因為只有人類才具有創造力和目標,而機器只關注如何解決眼前遇到的問題。要讓人工智能避免犯下道德層面的錯誤,關健在于人類自己。在美國《連線》雜志創始主編凱文o凱利看來,每個發明都不可避免帶來新問題,但同時也會帶來新的解決方案。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不是減少技術的使用,而是通過改進技術來提供解決方案。他認為,即使新的科技發明帶來的49%是問題,但它首先帶來了51%的好處。這正是人類進步的動力。
從這個意義上講,"阿爾法圍棋"和李世石無論誰勝誰敗,人類都是最后的贏家。總之,用好人工智能,關鍵還在人類自身。
摘編自《人民日報》(2016年4月12日)、《參考消息》(2016年6月30日)
(1)從真理和價值辯證關系的視角看,為什么人們對人工智能技術會產生多種多樣的看法和評價?(4分)
(2)如何理解"用好人工智能,關鍵還在人類自身"?(6分)
【答案】
(1)在實踐中,真理既是制約實踐的客觀尺度,又是實踐追求的價值目標之一;而價值則是實踐追求的根本目標,同時又是制約實踐的主體尺度,真理和價值在實踐基礎上是辯證統一的。
真理和價值在實踐中的辯證統一關系,主要體現在:首先,成功的實踐必然是以真理和價值的辯證統一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實踐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價值尺度,并將二者有機地統一起來的結果。其次,價值的形成和實現以堅持真理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價值的。再者,真理和價值在實踐和認識活動中是相互制約、相互引導、相互促進的。
堅持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的辯證統一,要求我們在實踐中必須堅持和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材料中,人工智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這體現了人們在實踐中遵循真理尺度,另一方面,關于人工智能的風險討論也很廣泛,人工智能的運用甚至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這說明在遵循真理尺度的同時,也還要符合價值尺度。
(2)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與自然分化與統一的基礎,實踐是人能動的改造世界的物質性活動。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人是有意識的,人的意識具有能動性。意識的能動作用是人的意識所特有的積極反映世界與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動,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人在認識客觀世界、尊重客觀規律的同時,還總是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確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樣反映,表現出主體的選擇性。人工智能不會取代人類,因為只有人類才具有創造力和目標,而機器只關注如何解決問題,所以要讓人工智能避免犯下錯誤,關鍵在人類自己。
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都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即所謂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矛盾推動事物的發展,而且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內因。內因即內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礎,是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內在本質,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它規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所以它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人工智能作為新發明不可避免的帶來新問題,但同時也會帶來新的解決辦法,但無論如何,用好人工智能,關鍵還在使用人工智能的人類自身。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