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動力源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職責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使命與職責決定了文化自信是其強大的動力源。
文化自信是因事而化的驅動力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特性是實踐性,必須因事而化,不斷增強自身影響力、接受力、內化力與體驗力,這一切離不開文化自信的驅動。
文化自信有助于增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力指的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連續性、階段性及其所體現的規律性。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來抵御錯誤思潮,既是文化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對的機遇和挑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務是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傳播者和踐行者。
文化自信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接受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接受力指的是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內容的認可度。以“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為宗旨,既要讓學生充分肯定我國的歷史傳統和文化價值,又要認清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現實影響力和廣闊前景,堅定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文化自信有益于促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化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化力是指學生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化為共同理想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務就是喚醒學生的文化自信,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讓學生更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現代化的任務并未完成,在全球化大潮與社會轉型特定時期,如果我們缺乏文化自信,必將因為迷失方向而陷入“困境”。
文化自信有益于擴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體驗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體驗力指的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推動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中的作用和功能。文化自信的根基在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對象是現實的人,兩者的結合點是學生。文化自信支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更開放包容的心態對待一切文化形態。
文化自信是因時而進的推動力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特性是時代性,離不開文化自信的推動。
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識形態功能充分發揮的堅實基礎。當代中國文化自信就是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歷史底蘊、以革命文化為精神底氣、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思維底線的高度自信;而優秀的傳統文化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積淀了豐富資源,健康的革命文化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灌注了新鮮血液,鮮活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強大動力。
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規范運行的價值源頭。文化自信突出表現為對核心價值觀的信任和尊崇,表現為對核心價值觀所倚重的文化的信奉與堅守是對核心價值觀背后的文化屬性和文化價值的肯定。文化自信的價值肯定性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價值引導功能在指向上是一致的。
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確立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重要途徑。文化不僅能夠使人對科學問題有一定敏感性,還能夠對社會問題保持有高度敏感性,進而對人類社會的命運形成深切的把握和關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務就是教育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
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塑造學生政治情懷的直接動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不僅要注重思想水平和政治覺悟,還要注重道德品質與文化素養,從而使學生能夠以文化自覺的力量形成高尚的政治情懷,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
文化自信是因勢而新的引導力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特性是規律性,貴在因勢而新,明確價值目標,強化價值指向,這一切絲毫離不開文化自信的引導。
文化自信有利于明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德樹人的價值目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從本質上講就是一種文化傳承和文化創新過程,它對學生的培養必然要采用一定的文化方式,運用文化武裝學生的頭腦,提高他們的文化分辨力、鑒賞力和創造力,進而挖掘其知識及技能的潛力,提高學生的總體素質,其形式與內容都體現著高度的文化自信。其優勢在于它具有自覺學習進步文化的態度,有文化自信的價值追求。
文化自信有助于強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價值導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它是高校各項工作中極具理論自覺品質的工作,本身蘊含著高度的文化自信。同時,新形勢新任務決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形成科學的文化思維,把文化作為學生形成思想政治素養的前提和基礎,深刻認識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的重要價值。
文化自信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體兩面的關系,兩者同屬于意識形態范疇又相互補充,兩者在實踐主導下的辯證統一與有機結合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何繼齡,作者系甘肅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