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大學”開學 為兩岸四地青年搭交流平臺
7月6日,由同濟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臺灣逢甲大學、臺灣世新大學兩岸三地四校共同主辦,為期10天的“2014 年聯合大學(暑期·上海)”在同濟大學開學,四所高校分別開設的四個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相關的開放性特色通識選修課程包同時開講。同濟大學校長裴鋼說,“聯合大學”推出系列優勢學科課程,讓兩岸四地學子走到一起來,相互學習、交流,共同致力于為人類可持續發展事業作出貢獻。
據同濟大學港澳臺辦公室主任潘慧斌介紹,此次共有來自四所高校411名在讀本科學子入學上課(同濟大學58人,香港理工大學74人,臺灣逢甲大學150人,臺灣世新大學129人),澳門大學8名學生也受邀參加聯合大學課程學習。兩岸四地高校本科學子同堂上課,相互學習、切磋交流,所獲學分互認。
兩岸三地四所高校長期來已在教學、科研等各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今年暑期首次推出“聯合大學”,是為了更進一步推進大陸高校與港澳臺高校之間更富實質性合作,特別是促進師生校際間的學習交流與合作。今后澳門大學也將參與這一合作。聯合大學以“卓越、創新”為主題,充分利用這四所高校的優質教學資源,為兩岸四地學子搭建交流溝通平臺,助推培養具有領袖精神、創新思維和溝通能力的卓越人才。
此次四所高校開設的四個特色選修課程包均來自各校的特色優勢學科,它們分別是:同濟大學的《建成環境和城市文化》、香港理工大學的《人本設計》、臺灣逢甲大學的《藍星球綠生活——淺談建筑、工程與管理之當代趨勢》,以及臺灣世新大學的《溝通技巧》,由各校的知名教授主講,四校學生自愿報名選修。每個課程包均為42個學時,以3個學分計。課程學習結束,學生可獲相應成績單,所獲學分在此四校間互認。
據介紹,聯合大學招生信息發布后,得到了四所高校學子的積極響應,報名踴躍。在各門課程的《選修情況表》中可以看到,臺灣世新大學開設的《溝通技巧》課程,共有來自四所高校的155名同學選修;選讀同濟大學《建成環境和城市文化》課程的同學,也有近150人。
來自臺灣世新大學的王彩倫同學學的是咨詢管理專業,這次選讀的是同濟大學的《建成環境和城市文化》課程。她說:“一直想到大陸高校來學習交流,聯合大會正好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
來自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楊創權同學報讀的也是同濟課程,他說:“這個學習機會難得,特別是能與來自不同學校的同齡人在一起討論,蠻期待的。”
在這四門課程的《教學安排表》上,各門課程對每一天的教學都作了精心的設計和安排,有專題講座、分組討論、戶外教學、外出考察等多種形式。各門課程都組建了名師團隊。
據介紹,現階段暫以暑期學校運作,待條件成熟后,兩岸四地高校將共同商議建立實體大學的可能。
教育部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趙靈山表示,兩岸四地教育領域的合作交流日益活躍,并富有成效。此次兩岸三地四校共同舉辦“聯合大學”,拓展青年學生的視野,創新他們的思維,加強青年學生之間的了解與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