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期末考試,大學生們已經投入到緊張的考試準備當中。值得擔憂的是,盡管作弊者只是極小的一部份,但是也會影響高校的學風,如果作弊的大學生走入社會,會不會助長浮躁和虛假風氣?這種擔憂,在內蒙古民族大學找到了理想的解決辦法。自2006年起,內蒙古民族大學開始探索實行“誠信考試”制度,為破解大學生作弊“頑癥”提供了可借鑒的思路——堅持立德樹人,重點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養成“講誠信的心”,就能管住“想作弊的手”。
“誠信考場”,以信息化、網格化鑄就誠信品格
內蒙古民族大學的“誠信考場”不設監考人員,依靠學生自我約束、自我監督。當然,無人監考并不是放任自流,學校共有219間教室被改造為電子監控全覆蓋的標準化誠信考場,實現了對考試的全程實時監控。考場前端通過廣角定焦的高清攝像機、拾音器進行全景采集,后端通過360度旋轉加變焦的高清攝像機、拾音器進行視音、視頻采集,音、視頻信號自動存儲至流媒體服務器,并接入校園網,網絡中心可通過國家教育考試大屏幕實時監控考場。
以“誠信考場”為基礎的“誠信考試”由班級為單位申請,申請的班級必須有良好的班風、學風和考風,在各類考試中沒有違紀和作弊記錄,并需全班同學共同簽署《誠信考試承諾書》。2013級蒙醫學蒙西醫結合班的班長蘇日力格說,“我們班已經連續6次期末考試都實現了無人監考。考試的成績肯定有高低,但我們誠信的品質沒有差別。”
2006年剛推行“誠信考場”時,全校僅有5個班級178名學生參加誠信考試,占當學期總考試人數的1.5%。經過10年來持續不斷的推進,師生對誠信考試的認識有了明顯的提高,學生參加誠信考試的積極性增強。2016年7月的期末考試,參加無人監考的班級共有208個,占全校班級總數的63%。10年來,共有219767人次參與了誠信考試。
“誠信證書”,畢業生檔案里的“試金石”
蘇日力格和他的同學們將于2017年7月畢業,由于這個班級連續保持六個學期的誠信考試,每個畢業生的檔案中都會增加一份由學校頒發的《誠信證書》。“這個誠信證書含金量很高,它不但要求學生自己在至少3年的考試中堅守誠信,還要求整個班級的所有人都堅守誠信。”內蒙古民族大學教務處教學管理科科長梁懷宇介紹。學校推行誠信考試10年來,共有63個班級的2734名同學獲得了誠信證書。
從麥可思第三方調查機構提供的對內蒙古民族大學畢業生工作后的調查結果來看,有89%的畢業生認為在校期間的誠信考試對他們職業素養的提升有幫助,57%的畢業生認為獲得誠信證書尤其對求職過程中個人信譽度的提升幫助最大。
以考風促學風,將“誠信”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考風是學風的重要組成部分,誠信教育先要從考試抓起。”內蒙古民族大學副校長任軍說。10年來,內蒙古民族大學一直在堅持和完善誠信考試制度,“以考風促學風”的做法取得明顯效果。調查數據顯示,90.1%的同學認為誠信考試對培養誠信意識、制度意識、規矩意識、團隊精神、集體主義觀念和自律性等方面有積極作用;86.4%的同學認為誠信考試有助于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一直以來,考場內的作弊與防作弊博弈激烈。重慶南開中學高二女生小張發明的基于紫蜂(zigbee)技術的考場手機定位監測系統,能準確定位作弊考生的位置;韓國在高考時,每位考官都會手持一臺攜帶式金屬測探器,各考場安排一臺電波測探器,以防止考生用手機作弊。盡管防作弊的技術和手段越來越高超,但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象。真正能起決定作用的是內因,當誠信內化成每一個人的自覺時,“防作弊神器”也就失去了它的用武之地,內蒙古民族大學為廣大考生樹立了誠信的榜樣。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