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替課,能夠對付各種刁鉆老師,一節課20多元,質量保證不議價。”從單個學校到高校密集的地區,都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替課群。對于替課的相關報道,前幾年已見諸報端。如今,隨著需求的增加,替課已經逐步發展成為一個校園中的灰色產業鏈。
有需求才會有市場。對學生來講,出勤率和日常學分息息相關,關系到能否順利畢業的問題;而對于高校老師來說,學生的出勤率也是學校對老師的重要考核標準。這往往成為有償替課中的關鍵鏈條。
考研、找工作、枯燥沒興趣、談戀愛、玩游戲……學生花錢找人替課的原因五花八門。點名、簽到、刷二維碼、刷臉……高校老師也是用盡各種方法來約束學生的考勤。這樣“貓捉老鼠”的尷尬局面,既讓人皺眉,也讓人深思。
針對這種現象,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去年曾做過調查,隨機抽取了503名大學生,其中52.09%的大學生表示身邊出現過替課現象。而在有替課經歷的大學生群體中,46.18%的人是通過QQ、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平臺直接發布或收到替課信息,17.18%的人則是通過QQ或者微信替課群。
有償替課不止一次被媒體曝光,公眾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大學生不懂事,父母出錢供讀書,學生花錢不讀書。這不僅是欺騙學校和老師,更是欺騙父母和自己,影響惡劣。對高校學生貼上標簽,進行批評的聲音有很多。但是,筆者想說,板子不能只打在大學生身上,高校方面也存在諸多的問題。
在上述提到的調查中,51.90%的大學生認為“與實習或課外實踐相沖突”是選擇替課的原因。同時,有44.65%的大學生是因“課程枯燥或者對課程不感興趣”而選擇替課。但是,仍有3.45%的大學生是“任性就是不想上課”。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知名教育學者熊丙奇曾表示,中國的大學缺乏辦學自主權,包括課程設置自主權。再加上教師對課堂缺乏投入,自然而然課堂質量也就不高、缺乏吸引力。
再者,隨著大學的擴招,很多課程尤其是公共課程采取大班授課的方法,老師和學生的陌生感增加。更加劇了學生有償替課的行為。
由此看來,高校“有償替課”成風,不僅是“學風”問題,同時也是“教風”問題。高校要改變對教師要想真正改變這種尷尬現象,學校也要適當改變對教師的考核標準,不能死盯“考勤”,更要在課程設置和傳授上下功夫,研究社會需求與教育內容的沖突,不斷提高這些課程對于大學生的吸引力,讓大學生不僅不敢“逃課”,而且不想“逃課”。(杜靜)
高校大學生有償替課成產業 課上有作業需加錢
有社會實踐活動沒法上課、有事兒來不及去上課、體育課跑不完800米……只要提出上課要求,在QQ群里說一聲,就有人主動替課完成學分,一節課收費一二十元。9月開學后,涵蓋泰安多所高校的替課群擴展到19個,多所高校大學生群體中,替課已形成比較成熟的產業鏈。
找人替課多因考研找工作
“下午有沒有幫忙替課的,急尋一名女生。”9月28日一早,泰安一所高校的替課QQ群里就彈出這么一則消息,不到2分鐘3名學生“接單”。
“我馬上要考研,不想去上課了,所以才找人替課。”發布這則消息的泰山學院大四女生王琳瑯(化名)告訴齊魯晚報記者。她說找人替課在她考研的同學中比較普遍,而且替人上課的人也很多,基本都是在校有閑時間的學生。消息發出去后,三個人同時和她“接洽”,最終她選了一個和她一樣留著長頭發的女生替課。
上午11點半,替課完成,王琳瑯收到了替課女生給她發來的上課照片,她馬上通過手機付費。雙方沒見過面,也不知道對方長相,課就上完了。
“需要替課的原因挺多的,像今天天冷,有的同學就不想出門。當然這是少數。”山東農業大學在校生陳魯(化名)說,他和室友不打算考研了,正在找工作,也不時找人替課,多出的時間奔波在面試路上。齊魯晚報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備戰考研、談戀愛、找工作、睡懶覺、玩游戲等,是替課的主要原因。
一節課一二十元替的多是公共課
根據不同的替課要求,替課的費用從一二十元到四五十元不等,甚至體育課測試也有人替跑。
“預訂一名女生,10月8日國慶節后第一天上午,想在家多呆一天。一大節課,可以加錢。”女生小婷給齊魯晚報記者看了她尋找替課的聊天記錄,由于上課地點位于學校南校區,有人討價還價,小婷立即回應可以加錢到25元,并且如果接單的是其他學校的,還能報銷來回的公交車費。
在泰山學院宿舍區,學生小張和他的兩位室友告訴齊魯晚報記者,平時替課一大節一般是10塊錢到20塊錢,任務最簡單的只是答個“到”,不需要做作業。如果課上有作業、測驗,還要加錢到四五十元。小張說,替課大多在本地QQ群里找,泰安本地的群已經有19個,總人數三千多人,最多的一個群有一千人。還有許多替課交易發在貼吧、校內論壇等地方,全部是網絡交易。
“我也是沒有辦法,自己跑不了800米的體育測驗。”9月28日,女生小璐尋找替跑體育測試的同學,出了20元的價格。小璐說,這是她一天的飯錢,她也不想找人替課,但過不了測試就沒法順利拿到學分。
替課的課程基本都是公共課程,專業課則很少有人替。學生們說,公共課程都是大教室合堂上課,上百人在一起,老師記不清學生模樣,替課成功率高。專業課一個班幾十人,老師很容易認出,一般也就沒人找替課。
學生有事請假老師不會不通人情
為了拿到日常學習的分數,最終順利獲得課程學分,學生們想出替課的招數。而高校老師則憂心忡忡,認為學生們因小失大。
“現在的課程計算學分,平時考勤也算在內,老師們加強點名簽到,就是想讓學生們按時上課。”泰安一所高校外語專業的王老師說,有的學生為了完成學分課程想出這樣的歪招。用刷臉、掃二維碼等技術來識別上課學生,費時費力,不可能每位老師都用這種辦法。再者,把本該用來教授知識的時間用到了和個別學生打游擊上,對師生最終都沒有好處。
泰山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副院長李芳說,學生們上課有急事可以請假,老師也不會不通人情。找替課的學生其實是在投機取巧,看上去省下時間做了自己認為更有用的事,實際上學習才是第一位的。如果投機取巧形成習慣,對學生今后步入社會參加工作,有著潛在的不良影響,受害的最終還是學生自己。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