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十七屆市長聯席會議在南京召開。會議高峰論壇上,由復旦大學牽頭倡議的“長江經濟帶智庫合作聯盟”簽約啟動。該聯盟由復旦大學、上海社科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區域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安徽大學、合肥市委黨校,武漢大學、武漢發展戰略研究院,重慶大學、重慶社科院,云南大學等12所高校及科研機構共同發起。江蘇省委副書記、南京市委書記吳政隆,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時光輝,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司長費志榮,以及長江沿岸協調會27個成員城市政府領導和發改委負責同志、長江經濟帶6個重要城市(區)代表等共同見證。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劉承功宣讀倡議書。
對接國家戰略 直擊現實問題:聚焦古老河流沿岸的當代發展
“要推動五大理念引領的發展,長江經濟帶11省市共同面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從生態環境確立流域性保護的理念和規劃,到促使黃金水道產生黃金效益,不同區域平衡發展,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區域合作機制促進統籌協調行動,都需要開展深入細致的研究,制訂全面系統的政策。”劉承功在倡議中提到。
見證中華民族千年巨變的母親河在新的時代被注入了新的活力,長江經濟帶成為串接“一帶一路”的重要國家戰略。“長江經濟帶智庫合作聯盟”脫胎于這一戰略的實施,致力于為長江經濟帶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量身定制”解決方案。
為政府和企事業單位提供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高質量研究報告,共同推動智庫間的人才交流和學生培養,這是聯盟的核心任務。為了高質量完成這樣的任務,聯盟主張對長江經濟帶開展全方位、多學科研究,從政府間區域合作機制的構建與完善,到長江水系的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從長江流域的歷史人文,到文化產業園區的規劃對接。
高質量的智庫產品既要上得了“廟堂”,也要下得了“江湖”。為了借助長江沿岸中心城市協調會平臺,更加充分地發揮智庫作用,為沿江城市合作提供智力支持,聯盟計劃與省市協調會議同步,一年一度舉辦長江經濟帶發展智庫論壇,推動全社會共同關注長江流域的生態保護,共同促進長江經濟帶的綠色創新發展。首屆長江經濟帶發展智庫論壇將于半年內舉行。
開放平臺 多元智慧:國內首個由高校倡議成立的相關領域智庫平臺
“互通有無、深化合作、共同研究、協調行動”,與長江經濟帶的多方聯動相呼應,“長江經濟帶智庫合作聯盟”實行自愿開放制,所有致力于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的單位,無論是高校還是科研院所,都可自愿申請加入。
作為國內首個由高校倡議成立的長江經濟帶研究智庫平臺,聯盟將通過成員間的互聯互通、共享共贏,把長江流域作為一個整體的單元進行研究,主張以流域來統率規劃,協調行動。資源共享、研究合作、成果交流、人員互通、聯合發聲,從而服務政府決策,促進社會行動,在合力把長江經濟帶打造成引領全國經濟社會生態發展的戰略支撐帶的同時,推動各成員更好地實現科研發展、人才開發、地位提升。為此,聯盟首先需要明確合作內容。
多方參與必然涉及研究資源的整合。聯盟提議,充分發揮各方資源優勢,聚合聯盟成員力量,建立科研信息、學術資源共享交流合作平臺,加強聯盟成員間科研項目及科研人員的交流與合作,共同申報科研項目,聯合開展科學研究,積極組建協作創新體共同體。
資源整合的另一面是分工協調。聯盟強調打造和促進各方在資源、領域、區位、學科、人才、方法、機制、渠道等方面的特色和優勢,建立“誰領銜、誰負責”的課題合作機制,在分工合作中實現共同的發展。
在整合資源和分工協調的基礎上,聯盟將形成智慧合力,努力推動有關“長江經濟帶”戰略的有分量的理論成果和政策主張,生產全系列全方位的智庫成果,逐步把聯盟建設成為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長江經濟帶問題”的科學研究群、教學和人才培養基地,以及咨政助企的社會服務平臺。
科研的土壤 學術的平方:具備科研能力的專業學術服務支撐
隨著聯盟正式成立,為聯盟設立以服務所有成員的聯絡秘書處也開啟了全速運行模式,除日常學術服務外,致力于開發資源共享和信息交流網絡平臺。這一學術服務組織所依托的長江經濟帶(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本身就是一個具備科研能力的學術平臺。
長江經濟帶(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由復旦大學與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聯合成立,于2015年
10月11日正式揭牌。成立以來,研究院公開發布了長江經濟帶系列研究成果,為政府協同區域產業發展、園區合作及招商、企業投資選址等提供信息服務與決策支持。
長江經濟帶(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已初步建成三個全面反映長江流域區域社會經濟狀況的多維全量數據平臺。其中,長江經濟帶經濟與社會發展數據庫涵蓋了長江經濟帶9省2市的11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包括人口、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公共服務、社會民生、資源環境等方面數百項指標,并與上海聯通和中估聯行合作,發布長江經濟帶主要城市的商圈活力指數。長江經濟帶園區數據庫涵蓋了151個國家級高新區及經開區和590個省級開發區,包括園區綜合經濟、產業發展、基礎建設、科技創新、交通、人口、政策、環境等數十項指標。長江經濟帶園區發展信息化平臺主要包括各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的地理信息和主導產業信息等,可實現長江經濟帶園區布局、主導產業的空間可視化及互動檢索查詢。
在大數據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分析并運用現代可視化等技術手段,長江經濟帶(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定期發布長江經濟帶一體化指數與長江經濟帶園區投資指數,旨在評判長江經濟帶區域一體化發展進程,梳理數量眾多的園區產業發展現狀、發展方向和發展潛力,為長江經濟帶園區合作和企業投資提供科學參考,為長江經濟帶產業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一體化建設提供服務。
植根復旦的科研土壤,長江經濟帶(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如今成為了“學術的平方”,不僅為聯盟提供統一的跨學科學術咨政服務和智庫網絡運行的管理支撐系統,也為聯盟的產出直接供應原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