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羅德獎學金是全球最難申請的獎學金之一,今年是羅德獎學金進入中國的第二年,那么今年有哪些學生獲得該獎學金呢?跟著查字典小編來看看最新資訊吧!歡迎閱讀。
羅德獎學金介紹
羅德獎學金已有113年歷史,致力于為世界培養具有公共意識的未來領導者,是為出類拔萃的青年提供在牛津大學深造、改變人生之機遇而設立的研究生獎學金,按照英裔南非商人、政治家施素羅德的遺愿于1903年設立。
其遺愿中列出了四大評定標準:一是學術成就及文學素養;二是追求發掘自我在體育、音樂、舞蹈、辯論以及其他課外活動中的全部潛力;三是求真、果敢、盡責、富有同情心及致力保護弱小、善良、無私和團結互助;四是良好品格、領導才能和仁愛理念。因為要求嚴格、申請成功率低等原因,羅德獎學金被稱為全球最難申請的獎學金。
今年是全球著名的羅德獎學金進入中國的第二年。
在11月2528日羅德獎學金終選周末中,4名中國籍學生幸運地獲得了這一獎學金,成為2016年度中國羅德學者。他們分別是來自清華大學的陳昱璇、牛津大學的黃欽、北京大學的徐鈮、復旦大學的江熹霖。
獎學金金額較以往提高不少
2015年,羅德獎學金首次進入中國,有4位中國籍學生獲頒這一獎學金,并均已于今年10月進入牛津大學。
2016年,第二屆4位中國羅德學者從一眾優異的申請者中脫穎而出,他們被授予進入牛津大學就讀碩士或博士課程的機會,將于2017年10月入學。他們每人每年還將獲得高達50000英鎊的獎學金,涵蓋就讀期間的所有費用,包括學院費、食宿、個人津貼、醫療保險以及行旅等。
11月29日,羅德中國獎學金全國理事長湯玫捷對記者表示,入選后的羅德學者可以任意選定自己在牛津大學想要學習的專業,而且獎金金額較以往提高了不少。外界所說的50000英鎊其實一直是一個概數,真正的獎學金是支付羅德學者需要完成學業的所有經費,包括生活費。
羅德獎學金每年都會吸引超過1.2萬名申請者,成功率僅為0.7%。體育明星姚明、天使投資人徐小平都是2015年第一批的中國羅德獎學金最終遴選委員會的成員。湯玫捷對澎湃新聞表示,今年我們的最終遴選委員會成員有了James Fallows(羅德學者、亞特蘭大雜志主編、兩屆美國通通演講稿撰寫人)、清華大學教授顏寧(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等,羅德學者最終面試的遴選委員會共有9到10人,為了能夠更加準確地對入選者進行評判,選擇評委時以中國本土為主,同時兼顧性別、年齡、行業等多方面的平衡性。
努力改變世界的夢想家和實干者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羅德獎學金已經培養出8000多名分布在世界各地、活躍在各行業前沿的羅德學者。其中不乏有像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這樣的各國、各國際組織的政治領袖,也有如青霉素的發現者霍華德華特弗洛里這樣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星系天文學創始人和觀測宇宙學開拓者愛德文哈勃這樣的科學巨人,還有麥肯錫全球總裁鮑達民等著名的政治家、科學家、企業家,保持著歷史上單位人群命中率最高、數量最多的普利策獎得主和奧運會冠軍的記錄。
湯玫捷稱,本年度羅德中國獎學金14位進入終選的中國籍候選人,來自于國內外12所院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 、南開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上海紐約大學、哈佛大學 、牛津大學、 波莫納學院、奎斯特大學、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候選人的專業包括生物科學、經濟學、教育學、工程、英語、健康科學、歷史、 國際關系、數學、移民研究、 政治和神經科學等12個。
最終脫穎而出的4位獲獎者分別是畢業于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的陳昱璇、牛津大學攻讀政治學的黃欽、北京大學學習臨床醫學的徐鈮、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大四本科生江熹霖。
四位獲獎者之中,有致力于精準扶貧的鄉村創客,有關注社會邊緣人群、政治哲學公眾平臺的創立者,有為關注精神疾病人群建立網絡平臺的醫學院學生,有致力于研發高效率的診斷統計學工具的運動健將。
2015年首批4位中國羅德學者揭曉時,羅德基金會主席、羅德學院院長查爾斯康恩(Charles Conn)向澎湃新聞強調,他們不只是學霸。此次,中國羅德獎學金遴選委員會的評語中,仍然指出第二批4位獲獎者不只是學霸,更是努力改變世界的夢想家和實干者。
羅德獎學金評審委員會希望選出具有杰出才智、品格、領導才能和服務精神的年輕人。 湯玫捷表示,羅德中國獎學金面向19到25周歲的中國國籍學生。在評選上沒有固定的標準,對于申請人的學校和背景沒有任何限制,希望招收到的每一個學生都具有不同的特質、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愛好、不同的專業。
他們為什么會獲獎?
陳昱璇
陳昱璇,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黑土麥田公益2016屆鄉村創客。陳昱璇對社會創新與公共服務有著濃厚興趣和豐富實踐,她曾在西班牙、意大利、韓國、孟加拉等國家有學習交流經歷,并曾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在卡塔爾和利比里亞開展教育創新項目,并在聯合國實習項目中努力倡導青年賦權。
目前,陳昱璇通過黑土麥田項目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開展精準扶貧:與創客團隊帶領當地貧困戶開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特色農產品的生產與品牌建設、培養鄉村青年在互聯網時代的商業能力、保護千年苗族石頭寨的文化遺產等。陳昱璇計劃從牛津學成后繼續通過黑土麥田等公益平臺,為中國鄉村引入更多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黃欽
黃欽目前在牛津大學全獎攻讀政治哲學碩士學位,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他在本科期間曾擔任清華經管學生會副主席、批判性思維與道德推理授課助教,赴牛津大學進行政治理論暑期科研,并在卡內基-清華全球政策研究中心完成暑期實習。
他創辦了政治哲學公眾平臺城與邦,致力于激勵青年人思考和探討政治哲學問題。來自于貴州邊遠山區的他,一直關注社會邊緣人群,長期服務于農民工子弟學校和病患孤兒關愛中心。他也是極限運動愛好者,熱愛蹦極和跳傘。黃欽計劃在牛津攻讀政治學博士學位,希望深入地研究政治體制改革和中國發展問題。
徐鈮
徐鈮目前就讀于北京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期間獲得國家獎學金、醫學生特等獎學金。曾赴牛津大學從事基因組編輯和RNA生物學的研究,并在耶魯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系實習。他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神經生物學國際頂級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發表研究論文,揭示了神經病理性疼痛的機制,研發出新型鎮痛藥物。
作為中國醫學生聯合會(IFMSA-China)的副主席,徐鈮在中國建立了SCORE研究交換項目,旨在提供中國和國際醫學生更多科研訓練。同時,他還建立了總會變好(It Gets Brighter)網絡平臺,希望通過公共教育和真實經歷分享來消除精神疾病的病恥感,鼓勵人們尋求專業幫助。生活中,徐鈮熱愛排球運動,曾經作為北京大學男排隊員獲得市、校級比賽冠軍。徐鈮計劃在牛津攻讀精神病學博士,目標成為一名醫師科學家,利用醫療科技幫助中國的精神疾病患者。
江熹霖
江熹霖目前為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大四本科生。兩獲國家獎學金,獲得上海市優秀共青團員、復旦大學優秀學生干部標兵等榮譽稱號。致力于鉆研生物學與統計學的結合領域,希望能夠研發出高效率的診斷統計學工具。本科期間,他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交換,并在ECE專業Thomas Yeo課題組實習;獲得美國紐約大學的全額資助,前往美國科學院院士David Heeger的實驗室研究,在計算生物學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科研經驗。
此外,江熹霖還喜好多種球類運動,且擅長中距離跑,三次參加上海市大學生田徑錦標賽,在1500m中分獲金銀銅牌,在400m接力中獲一金二銀,且在復旦校運會中保持不敗。
以上是中國學生獲全球最難申請獎學金的相關介紹,希望可以幫到您。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