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項崇高的育人事業。要真正培養出一代代有理想、有道德、勇擔當、高素質的人才,教育者要有理想之目標、道德之為人、知識之扎實、仁愛之心靈。從根本上說,對于一個成功的教育者而言,需要誠心、靜心、仁心、將心比心地因材施教。用心從教既是教育者的工作底線,更是教育崇高事業的最高標桿。
石河子大學黨委書記何慧星教授新近推出了他的力作《教育心語》。這本書思想之深遂、邏輯之清晰、文字之簡潔,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大道至簡。能否將大道理講清楚、講透徹,這是對一個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考驗。他的一個論斷,一個比喻,仿佛就把我們帶到了新疆的特殊文化場景,特殊交流空間,讓我們深深感受到教育的啟迪力量。
教育的第一目標,就是幫助青年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教育心語》中所講的理想,讓我們可感可觸。如他講到中國共產黨何以確立其領導地位,因為我們黨是一個有理想、有信仰的政黨,是一個為中國勞苦大眾求解放、謀幸福的黨。中國共產黨從來沒有自己的利益,而是將人民大眾的利益作為自己奮斗的目標。那么這樣一個政黨又如何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得到廣大人民認同的呢?何慧星教授將太平天國、洋務運動、義和團、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等比成八個“藥方”,直觀形象地解讀了中國近現代歷史;直到國民黨當政,他們的“藥方”依然難以拯救中國。歷史的重任落到中國共產黨人身上,無論是建黨宗旨、使命和戰略,幾十年風雨歷程,中國共產黨無愧于歷史、無愧于人民。當今,我們依然需要一如既往地把黨建設好,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從嚴治黨的要求,加強和改進黨對高校各項事業的領導。總之,永遠跟黨走,這是教育理想的重要目標。這樣的理想目標,需要我們不斷地結合歷史講,結合現實問題講,反復講,多次講,真正讓青年學生的理想在邊疆大地飛揚。
《教育心語》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學生簡介了新疆的歷史,講述了匈奴、漢、鮮卑、柔然、突厥等歷史紛爭,從而得出的結論是:民族團結是福,民族分裂是禍。鼓動新疆分裂的思想基礎是宗教極端思想,對于大學而言,我們的教育工作必須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覺。學校的反極端化工作有著特殊重要性,任何時候都是一項重中之重的工作。近年來,石河子大學黨委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根據學校師生的思想和學習工作實際,采取了一系列得力的舉措,加大對師生民族團結的教育力度,不斷推出反極端化的各項舉措。保學校一方平安,就是保新疆一方平安,更是保國家一方平安。從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高度,來縱論歷史,談論教育,使我們感到在新疆兵團從事高等教育的神圣責任和使命。
作為一名大學的管理者,作為一名大學的教授,首先要確立的重要任務就是人才培養。大學最根本的追求,就是培養出一批批為國為民、頂天立地的人才。關注學生的成人成長,是這本書的一個重要視點。為此,何慧星教授將幾十年從教經歷,將邊疆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將現代化對人才的渴望,都融于筆端。他講學生綜合素質要做到“四自四會”: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事。他講管理藝術時要做到:己所不欲,忽施于人。他講醫學生的素質時強調醫術仁心的重要性。他講傳統文化時還特別注意君子品格,做到仁義并舉。在何慧星教授帶領和多年努力下,石河子大學的大學生素質基地辦得有聲有色,每年培訓近千名書法、繪畫、詩歌等方面的人才,這些學生利用業余時間,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浸染,使得他們的身心、他們的情趣都得以大大的豐富和提升。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