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6日18時整,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布PISA 2015測試結果。在最新出爐的PISA報告中,新加坡學生力壓群雄,整體表現獲得2015年PISA測試的第一。中國大陸這次由北京、上海、江蘇、廣東參加測試,排名大幅下降。發揮最好的OECD國家還包括日本、愛沙尼亞、芬蘭和加拿大。
2015PISA成績中國大陸學生成績下降
BBC中文網報道,"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測試涵蓋三個部分:科學、閲讀、數學。上一次"國際學生評估項目"于2012年舉行,上海學生在科學、閲讀、數學測試中都是名列首位。但今年,北京、上海、江蘇、廣東參加測試,表現比較遜色。
北京、上海、江蘇、廣東在科學測試全球排名第十、閱讀測試排名第27、數學測試排名第六。
香港學生在閱讀和數學項目排名第二,不過在科學測試只名列第九。
臺灣學生在科學和數學測試排行佔全球第四,但閱讀測試排名第23位。
北京、上海、江蘇、廣東、香港、臺北的學生當中,每四名學生就有多于一名的學生在數學測試中得到頂級成績──在全球比率最高。
(相關閱讀:2014報道-上海中學生連續兩年PISA成績優異 引國際關注PISA測試每三年舉行一次,據悉,上海于2009年第一次參加PISA測試,閱讀、數學和科學均列榜首。2012年,上海第二次參加PISA,測試主要領域是數學,參加的國家(地區)為65個。上海155所學校的6374名學生代表此間各類中學約9萬名15歲在校生參加測試。在2012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中,上海學生的數學平均成績為613分,領先第二名新加坡40分。)
據國家教育考試評價研究院消息,按照教育部部署,中國大陸選取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等4個省(市)正式參加由OECD組織實施的PISA 2015測試。國家中心嚴格按照國際統一標準收集抽樣信息,上報9178所學校約145萬名符合要求的15歲學生,國際承包商完成了樣本學校抽取,國家中心完成學生和教師樣本抽取。
2015年4月10日至11日,來自4個省(市)268所學校的1萬多名學生在各自學校通過計算機考試模式順利完成了PISA 2015正式測試和調查問卷;268所學校的負責人和6400余名教師完成了在線調查問卷。
2015PISA成績新加坡學生居冠
新加坡學生在此次測試中科學、閱讀、數學排名都是全球首位。每四名新加坡學生之中,就有一名學生在科學測試中取得頂級成績。相比經合組織成員國,每十名學生只有一名學生在科學測試中取得頂級成績。
新加坡本地有5825名來自全島168所中學的學生,以及290名來自九所私立學府的學生參加。他們是由PISA主辦方隨機選擇,具有代表性。
據悉,2015PISA測試全球共54萬名、來72個國家的15歲學生參與2015年舉行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測試。
測試結果完整圖:(藍色部分代表科學項目,黃色代表閱讀項目,紅色代表數學項目)
PISA2015的測試對象為72個國家和地區的54萬名15歲學生,測試內容包括閱讀、數學以及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鑒于科學對于如今的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愈發重要,此次PISA2015將重點關注學生的科學能力。
自2006年以來,經合組織(OECD)國家的中小學學生人均教育經費上升了20%左右,但在72個國家與地區中,只有12個國家與地區的學生在PISA測試中的科學表現有了提高,其中包括了高表現的教育體系如新加坡和中國澳門,以及低表現的教育體系如秘魯和哥倫比亞。
“十年來的科學突破并沒有轉化為學生在學校的科學高表現。”經合組織(OECD)秘書長安吉爾·葛利亞(Angel Gurría)說,“每個國家都有提升的空間,即使是表現最佳的哪些國家。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教育不平等問題依然嚴重、性別差異巨大、亟需促進的包容性增長問題,這些問題都必須得到妥善解決來確保每個孩子都能享有最好的教育。”
在所有經合組織(OECD)國家中,有十分之一的學生在PISA的科學能力測試部分表現出了最高水平(新加坡有四分之一的學生獲得如此表現)。在OECD國家,有超過五分之一的學生達不到基線水平,只有在加拿大、愛沙尼亞、中國香港、日本、中國澳門、新加坡以及越南這些國家與地區,有超過9成的學生掌握了每名學生在離校后應該習得知識的基本水平。
這些結果提醒了所有參加測試的所有經合組織(OECD)國家,包括一些發達國家,在面對聯合國制定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實現“包容和公平的高質量教育并促進每個人的終身學習機會”的要求所需要面對的挑戰。
報告還分享了成功國家的政策經驗:對所有學生的普遍預期高;十分注重教學質量;對于有困難的學生和學校提供支持資源;制訂相關的長期戰略。
加拿大、丹麥、愛沙尼亞、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在教育輸出的卓越性與公平性上都有著非常高的標準。很多國家提升了公平性,尤其是美國。不過在澳大利亞。捷克共和國、芬蘭、希臘、匈牙利、新西蘭以及斯洛伐克共和國,達到最高表現水平的學生數量下降,低水平表現學生數量上升。
“更好地實現教育平等不只是關乎社會公正,還為加快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凝聚力提供了重要幫助。”葛利亞先生補充道。
2015PISA報告還指出,在龐大的信息流以及快速變化中,如今每個人都必須“像科學家一般去思考”:分析證據,得出結論;理解隨著時間推移,并伴隨著新發現的誕生,人們對于自然力量以及科學的能力所及和局限性都有了極大的提高,科學“真相”也會不斷刷新改變。
其他關鍵發現包括:
性別差異
· 在所有測試項目中,相比閱讀和數學,科學測試中的性別差異更小。但平均而言,33個國家和地區中,男生在最高表現學生中的比例還是比女生要高。芬蘭是唯一一個女生的科學表現比男生更好的國家。
· 報告中四分之一的學生稱他們希望今后的工作能和科學相關,但男女生的選擇差異很大:女生更想選擇衛生部門的工作,而男生更想成為信息通訊專家、科學家或是工程師。
教育公平
· 加拿大、丹麥、愛沙尼亞、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在教育公平與教育表現上表現出了極高的水平。
· 家境更困難的學生成為低表現者的可能性相比家境富裕的學生翻了三倍,移民的學生成為低表現者的可能性比非移民學生高了一倍。
· 在移民學生數量眾多的國家里,在評估了全校學生的社會經濟水平后得出結論,在移民學生集中的學校上學和家境貧窮的學生的學習表現沒有關系。
學生在閱讀和數學項目的表現
· 經合組織(OECD)國家中,平均有20%的學生沒有達到基本閱讀水平。這個比例變化自從2009年以來保持了穩定。
· 經合組織(OECD)國家中,相比2009年,2015年PISA測試中男女表現差異減少了12分,男生取得了明顯進步。尤其是在最高表現水平的學生中,男生數量增加;女生退步主要表現在最差水平的學生數量有所增加。
· 中國北京-上海-江蘇-廣東、中國香港、中國臺北和新加坡的學生在數學項目中相比其他國家與地區表現最為優異。
學校表現
· 相比學校硬件和教學師資、學生的科學表現和今后想要從事與科學相關的工作的期望程度與學生在學校花費多長時間學習科學以及科學在學校是如何被教授的更為相關。
· 在權衡了學校與學生的社會經濟水平后發現,大型學校的學生在科學項目上得分更高,也更希望將來從事與科學相關的工作。但是小型學校的學生在科學課上的課堂紀律更佳,更鮮有上課遲到、逃課的跡象。
· 相比2009年,2015年有30個國家和地區讓學生留級的使用下降;只有五個國家的讓學生留級的使用率上升。在哥斯達黎加、發過、印度尼西亞、拉脫維亞、中國澳門、馬耳他、墨西哥和突尼斯,讓學生留級的使用率下降了10%。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