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漲11年 明年近800萬畢業生求職
小微企業聘應屆生享社保補貼;農民工返鄉創業有稅費優惠;分流職工做專車司機可獲現金激勵
據人社部最新消息,今年11月份,城鎮新增就業人數81萬。今年1月至11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24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4.9%。
此外,今年10月11日,李克強在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稱,總的看,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運行好于預期。9月份,31個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已經低于5%,是近年來首次。
“就業是民生之本”通過這些數據得到了最好的闡釋。
不過,并非每個個體都能感受到像數字般的樂觀。人社部相關負責人在談到未來5年的就業情況時表示,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情況下,人和崗位不匹配將導致“招工難”和“就業難”并存。而高校畢業生總量的持續增加,化解過剩產能導致的煤炭、鋼鐵企業的職工分流,仍將是我國就業面臨的最大壓力。
前景
就業有望繼續新增1300萬
今年以來,人社部發言人李忠在已召開的三次季度發布會上均表示當前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為什么就業會保持這種情況?李忠向記者表示,這與經濟保持在合理區間、產業結構優化、改革紅利的釋放以及就業政策的密集出臺有關。
“前3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6.7%,雖然增速有所放緩,但還處于中高速增長區間。今年,三季度三產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了52.8%,高于二產13.3個百分點。”李忠介紹,根據經驗數據,一般來說三產對就業的帶動高于二產20%左右,所以三產的持續增長對就業非常有利。
人社部相關專家表示,政策方面,金融政策、產業政策與就業政策形成合力,就業主管部門也加大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力度,鼓勵自主創業,鼓勵企業穩定和吸納崗位,采取一些措施來兜底、幫扶一些就業困難人員。這些綜合措施,兜住了民生底線,很好促進了就業創業工作的開展。
對于明年的就業形勢,這位專家表示,產業結構的優化和經濟的企穩,將會直接反應在勞動用工需求的增長方面。隨著資源配置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明年我國將仍能保持新增就業1300萬的勢頭。
壓力
每年仍需安排2500萬就業
除了“總體穩定”的就業形勢,未來5年,由于勞動力總量大、供需矛盾等因素,我國就業面臨的壓力也不小。人社部部長尹蔚民曾公開表示,我國每年需要在城鎮安排就業的人數仍然維持在2500萬,就業的總量壓力非常大。
尹蔚民預測,“十三五”期間每年需要在城鎮安排就業的人數,約1000萬是登記失業人員,約1500萬人是以高校畢業生為主體的青年就業人員。此外,“十三五”期間每年還有近300萬農業富余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
同時,我國就業還面臨結構性問題。“一方面招工難,一方面就業難。”尹蔚民表示,特別是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加大,勢必造成一大批職工轉崗就業,其中不少人年齡偏大,技能和經驗趨同,轉業轉崗能力差,就業難問題將更加突出,結構性和摩擦性失業或將增多。
對于下一步就業工作,人社部表示將關注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有序做好化解過剩產能中職工安置工作,組織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繼續實施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三年行動計劃。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