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生銹地帶”面臨年輕人才大量流失 隨著受過良好教育的千禧一代紛紛離開中國表現糟糕的工業核心地帶,該國東北地區正面臨人口危機。這種高學歷人才大量流失現象已引起中央政府擔心。
對年輕勞動者來說,東北對國家的嚴重依賴令當地經濟放緩變得更嚴峻。如今,中國的大部分新就業崗位都由私企創造,但東北是受國家支持的重工業企業和國有農場的聚集地。在某些城市,只有在年長者離開時才能為政府或國企騰出新的工作崗位。
上世紀90年代,東北三省還有36萬的人口凈流入,但2000年至2010年間卻有200萬人離開。自上世紀90年代開展國企改革以來,中國已多次集中出臺“振興”東北的措施,可問題依然存在。
過去20年里,資源產業的迅猛發展曾使鋼鐵和煤炭行業短暫復蘇,并催生出目前正萎縮的房產泡沫。如今,東北處于中國政府削減鋼廠和煤礦產能計劃的中心。本月,中央政府建議設立民營銀行以使東北地區脫離對國家的依賴,并鼓勵培養更具活力的私人企業家精神。移居上海的劉大陸(音)說,他之所以離開家鄉大連是因為在那里沒關系很難找到工作,“我百分之六七十的高中同學都已前往外地,而且沒人打算回去。”
依賴政府或國企就業,還意味著當地夫妻很少有人違反之前的獨生子女政策。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顯示,東北地區的生育率已降至0.75%。從2015年開始的中國人口“小普查”尚未公布數據,但(東北的)生育率很可能進一步下滑。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