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則關于實習生的實習收入是否應該按“勞務報酬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的報道引起了各界的共同關注。由于涉及在校大學生自身利益,這一群體人數眾多,因此在他們的朋友圈轉發中高居榜首。本文擬從該事件的熱議中跳出稅務專業問題的角度,從側面來觀察和思考目前我國的社科領域高等教育有待完善之處。
第一,專業性教育理念比較欠缺。稅收問題既是法律問題,又涉及管理問題,甚至還有政治考慮。從抽象的稅收法律到可操作性的稅務實務,中間細節頗多,具有較高的專業門檻。本次熱議的“勞務報酬稅”其實在我國根本不存在這一稅種,只是個人所得稅征稅的11個收入項目之一而已,這一事實被不少財經媒體混淆,并誤導了不少讀者。不僅如此,這一問題的專業復雜性進一步地體現在劃分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的標準上,不僅涉及企業所得稅等其他稅收法律,還牽扯到勞動法、合同法等其它領域。對于這一專業性的問題,熱議的主體大部分是大學青年學生,從網上來看,引發關注的評論報道也大部分出自非稅務專業人員,并且大多是以感性的方式來發表對這一問題的看法。這些參與者都沒有感覺到自己其實并沒有受過稅收專業教育,缺少對該問題發表相關評論的基礎。在稅收領域之外,諸如這樣的事件也不少。青年學生對于實習工資應按“工資薪金”繳納個人所得稅的訴求,雖然從情感出發可以理解,但是從類似這一事件的多次社會輿論表現可以看出,我國社科領域高等教育并沒有樹立專業性教育的理念,事實上,諸多教授大咖們對社會經濟問題無所不談、無所不懂的社會觀感,也助推了這一認識和做法。
第二,邏輯性思維教育有待提升。從引發爭議的原文來看,文章一方面強調實習生主要是在校大學生,強調與一般社會職工勞務報酬處理的差異性,另一方面將實習大學生的食宿等方面的稅前扣除需求與一般社會職工等同,然而這一點從大多數在校大學生的情況來看,可能并非如此,因為在校大學生基本上食宿都在校內,費用相對更低。文中甚至將某些不正常的社會用工方式納入討論中,在邏輯上,討論的前提條件并沒有保持一致,邊界和對象在整個討論中的界定是模糊的。其實這種邏輯能力并非需要高度嚴格的訓練教育才可以達到,如此現象多少反映了我們在這方面教育的欠缺。由于缺少必要的邏輯訓練教育,這樣的錯誤也并非孤例,經常見諸目前流行的自媒體當中。
第三,社會貢獻的情懷亟須加強。在目前的社會氛圍中,有一種極端的“稅惡論”。這一言論有其輿論基礎和社會現實基礎。這一觀點對于任何增稅措施都持反對態度,而無視相關聯的減稅政策,提出的建議毫無科學依據,例如認為個人所得稅的工資薪金扣除標準越高越好。雖然目前我國財政稅收政策和管理中的確存在一些瑕疵,但青年學生當中這些觀點的形成與部分人任意放大現有不足,到處鼓吹“無稅論”,否認公民需要通過稅收回報和貢獻社會。事實上,無論古今中外,稅收都是公民與國家的基本聯系之一,沒有這一個聯系,國家和社會都無從談起。類似的問題集中地反映了我國目前的社科高等教育中社會貢獻情懷教育的偏差,導致廣大青年學生在包括稅收在內的一些問題上,缺少現代公民的奉獻精神。
筆者承擔學校稅法教學,從各個課堂上學生對該課程的態度可窺探上述現象產生的原因。這些學生基本上是經濟大類專業的學生,但從課堂出勤率和考試情況來看,他們對這一課程并非十分認同,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就是為了賺學分——“考試通過萬歲”,并沒有真正認真學習和思考,因此在一些稅收熱點問題上基本是與非專業群眾相差無幾。其實,從培養現代社會合格公民的角度來看,稅收基本知識教育在全體大學生的社科教育中也應該占有一定的位置。有鑒于此,筆者呼吁:
一是要慎重考慮跨學科教育和專業性教育的均衡。目前不少學科都在討論跨學科的教育,然而跨學科的前提是深入的學生專業學科教育和扎實的教師科研水平,在沒有做到這一點之前,對于部分專業性較強的學科,主觀地給學生安排眾多熱門的綜合性課程,其實無助于學生知識水平的提升。建議在低年級強化本科生的基本專業知識教育,適當在高年級和研究生階段探索跨學科拓展。
二是要強化社科類學生的思維方法教育。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只是研究對象的區分,在方法論上有一定的共通性。要適當扭轉社會科學就是任由研究人員海闊天空、任意想象的不正確認識,加強現代社會科學研究思維方法教育。其實,從現代社會科學的方法論來看,許多學科,包括經濟學、政治學、歷史學等等,都廣泛應用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在傳授具體學科知識的同時,重視思維方法的訓練,使學生具有嚴密的思維和清楚的邏輯,用理性思維取代感性認識。
三是我們要結合日常生活進行現代社會基本理念和精神的教育。當前許多社會熱點問題,不少都涉及公民的基本責任、稅收認同等現代社會基本理念和精神。高等教育中缺少這方面內容,其結果就是所謂“憤青”的泛濫。通過這方面的教育,讓廣大青年學生認識到一些最基本的常識,包括但不限于:集體利益計算的邏輯與個人利益最大化的邏輯是不一樣的,一個過分強調個人利益最大化的社會肯定不是現代社會,市場經濟的基本作用發揮并非是處處強調經濟利益等等。應該結合類似“勞務報酬”交稅之類的日常經濟生活問題鮮活地展開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教育,將抽象的教育理念和具體的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培養出符合我們國家和社會發展所需的人才。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