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招考公告已于10.13日正式發布,公告的出爐標志著一年一度的國考大戲正式拉開帷幕,作為公共科目必考科目之申論,穩占半壁江山,一直以來讓很多考生頭疼不已,讀不懂材料,看不透考點,搞不清關系,答不好題目,讓申論成為很多考生順利成公的壁壘和障礙。筆者嘗試結合多年機關工作經驗和公職培訓經驗,從實戰角度為考生提供一些建議,以期為廣大考生備考之路蕩平障礙、掃除困惑盡綿薄之力。
梳理歷年真題 反思總結規律
從2002至今,國考申論題型基本保持穩定,但是近三年不斷創新,出現了填空題、擬標題等新題型,盡管如此,題型在變,大綱沒變,考察的依然是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貫徹執行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這些能力歸結為一句話就是對“給定資料”提煉、加工能力,所以材料中的關鍵詞句就顯得尤為重要,務必了解每種題型的答題方法,把各個題型的重難點進行總結和歸納,把握申論考試的整體結構。下面將以概括題為例,詳細說明此種題型的作答方法。
概括類題目較為簡單但是很重要,基本每年必考,通常來說就是讓我們概括某個主題的問題、原因、影響、做法等,提醒各位考生一定要警惕那些變異的概括題,比如概括背景、現狀、特點、內容、信息、爭議等,要善于把它們還原成文段中最核心的要素。總體來說分兩步,第一步,確定給定材料主題,第二步,找和主題有關的核心要素。比如如果材料讓你概括扶貧工作的背景,那么就去材料里找那些關于扶貧工作已經完成的做法、取得的意義和效果、扶貧工作還存在的問題、帶來的危害,具體概括哪個要素,材料為王。
以2015年聯考真題為例,“給定資料2-3”反映了在反腐倡廉的背景下,對于改變過去工作生活中某些錯誤的習慣性做法,一些單位和個人態度不同、表現不一。請用精煉的語言依次將這些態度或表現歸納為若干類型。
筆者認為答好這種題目的關鍵是審題,這道題讓我們找單位和個人對改變錯誤習慣的“態度和表現”而不是其他,答題時盡量使用原詞原句,這樣比較穩妥,比如材料中說“人們堅決支持中央反腐倡廉”,態度就是“支持”,比如材料中有人說“沒有就沒有唄,我覺得無所謂啊。”那么態度就是“無所謂”,盡量加工使用材料中的原詞句,一定程度上可以讓你最大程度接近給分要點。
專項刷題 各個擊破
在前一階段對申論考試所需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各個題型作答方法熟練掌握的基礎上,結合近三年國考、聯考和部分省份申論考試真題,通過真題進行各個模塊強化訓練,對基礎理論知識進行內化吸收。筆者以2014年國考地市級第一題為例,具體說明如何正確刷題。“給定資料3”是F市實施心理健康促進項目的工作大事記,請據此對F市所做工作進行分類總結。(15分)要求:分類合理,內容全面。不超過200字。此道題目的題眼和核心在“分類總結”四個字,很多同學審題錯誤,誤以為把F市所做的各項工作羅列出來即可,此題的重點是如何合理分類,首先需要知回到材料,明確F市做了哪些工作,然后對這些工作進行分類,根據各項工作的內在邏輯關系總結提煉出明確合理的劃分標準才可以。在謄寫答案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細節,卷面盡量干凈,字跡盡量工整。寫完答案后,一定要認真對照參考答案,看看遺漏了哪些點,哪些點表述不準確,學習規范表述,最后進行總結反思,看材料是否吃透,審題是否出現偏差,加工要點能力是否達標等,長久為之,你的申論成績一定能得到穩步提高。
關于大作文,希望同學們可以做到五個要,第一觀點要明確。總論點不能亂拔高,開頭盡快點題,關于分論點確立,沒有固定格式,先看前面小題和作文主題的關系,找出最核心的、和題干主題有關的材料進行提煉總結,材料中的問題、原因、意義、危害、對策等,都可以做分論點。第二、結構要完整。策論文重在對策、政論重在分析,不管哪種結構都要有提出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完整結構。第三、論證要充分。論證就是用論據證明觀點,事實論據,可以用材料里的例子,并進行有效加工,同時可以談一下自己的感受;理論論據:材料中優先用材料中的,沒有的不能瞎編亂造,建議考生多關注新華網、人民網、半月談等,尤其要關注評論員文章,了解最近國家的大政方針奠定夯實自己的理論基礎。第四語言要流暢。第五卷面要整潔、美觀,字跡要清晰。
全真模擬、實戰演練、把握時間、保持狀態
第三階段為考前7天,在這7天的時間內,考生應嚴格按照考試時間去把控答題節奏,以期達到最佳的模擬效果。此外,可以把之前所做的真題拿出來,再溫習一下做錯的題型,同時梳理錯誤的原因,做到心中有數。
時已至,局將成,風正勁,希望各位同學全力把握好剩下的幾天備考時間,運用科學有效的復習方法,發揚頑強拼搏的學習勁頭,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爭取在2017國考中一舉成公,圓夢公職。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