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個性化在線教育:并非“一對一”的注解
目前在線教育發展的大趨勢讓教育行業熱度持續高升,教育精神與互聯網思維的結合引領了全新的教學解決方案。在現階段的在線布局中,“個性化”在線教學模式已經趨之若鶩,而“一對一”輔導更被認為是最為個性化的方式。
而顯然,資本市場熱錢的爭相涌入,熱熱鬧鬧的在線教育并不能武斷主觀的歸結為隨波逐流的投資行為。“個性化”在線教育應是融合了教育與信息技術,從而衍生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
運用學、練、測、管、問答的行為數據,促進個性化體驗改良
對信息內容的數據處理技術是互聯網最新的技術之一。美國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平臺Coursera、Udacity、edx在用戶行為數據上的分析已經非常深入。斯坦福大學是Coursera的首批合作院校,在2013年的微軟亞太教育峰會上斯坦福大學教授Andrew NG就曾談到,“對于學習動機不強的學生,我們的在線教育對他們更有意思。因為他看網絡視頻的時候,是互動性更強的。你甚至可以讓教師講話以1.5倍的速度來講,在網上進行互動,這樣其實是能夠解決他們學習動力不強的問題。”
在國內教育機構中,清大世紀同樣專注能夠“落地”實現的在線教育創新,它已經在逐漸完善的清大學習吧平臺上整合了學、練、測、管、問答五個功能,并以此改進在線的功能,加強K12階段學生用戶對于平臺資源的享用和體驗滿足。
不同于Coursera平臺上的斯坦福大學,因其知名的國際聲譽擁有龐大的學生數量,用戶數據積累較多,而國內教育機構線上線下結合的教育平臺甚少,線下缺乏數據分析能力,線上缺乏學生用戶行為數據,很難結合用戶體驗設計平臺功能,進而優化。清大世紀目前分布在全國的線下清大學習吧實體店有4000余家,從2006年開始發展線下與線上結合的教學模式,在對用戶學習行為、消費行為的變化趨勢上已有積淀,并針對用戶教育需求變化而調整了在線功能的創新開發。
其線上則依次從學、練、測、管、問答五個方面的體驗中,達到個性化教學的目的。“學”即學生隨時隨地學習平臺課程或者老師錄制的課程,學生用戶觀看視頻的暫停、時長、停留都將產生行為軌跡,為改進觀看體驗提供支持;“練”即看完教學視頻后的初步鞏固,老師針對學生的錯誤率,布置個性化的“測題”,引發有效測試的環節;“管”的功能能夠實現定時推送給家長學生的學習軌跡,比如學習的時間,練習與測試的錯誤率以及問答點;“問答”是“個性化”教學的核心功能,師生關于知識點的疑難討論、分析都在其中實現,家長通過“問答”環節精確孩子學習掌握情況,一目了然各個科目與章節的優勢與模糊點,從而精準指向以便再輔導。
據其研發部門的信息顯示,截止目前,清大學習吧平臺有全國200個版本共計28萬課時,為“學”的功能提供支撐;接近150萬的題庫,與還在創新中的新題給“練”與“測”提供更寬闊的選擇基礎;而在線技術支持“管”的功能,即時分析處理學生的數據,為家長推送學生學習狀態的通知;“問答”提供異步答疑的技術實現各種終端的適應性,在教師、學生端在網頁與手持終端都能即時解決問答、互動與分享。這些環節不僅提供給學生、老師、家長三方教育需求與供應的解決方案,同時通過這些功能的數據分析,逐漸改善在線功能的體驗優化,從而解決用戶在線學習的適應性。
“個性化”的黏性設計原則
從互聯網進入中國并迅速發展,一路攻城掠地,“免費”一切能夠實現免費的資源,是互聯網企業撬開用戶口袋的首要方式,并持續用價格戰鼓勵用戶消費。而到如今互聯網競爭白熱化的階段,培養用戶持續消費習慣與黏性逐漸衍變成了企業之間的核心競爭點。在線教育的“免費”也已經開始,而在線產品的黏性設計理念是解決在線教育廣泛被適用的核心。
一位資深互聯網產品人士稱,“在互聯網產品中,能夠讓用戶黏性持續的本質是互聯網產品具有深度的體驗價值,以及互聯網平臺無可替代的資源價值。”那么“個性化”在線教育的體驗價值、資源價值具體表現在哪里呢?
斯坦福大學教授Andrew NG介紹其在Coursera平臺的開展情況時說,“我們正致力于建立網上課程的社群(association),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那么無論你在什么時候思考問題,都會有人在世界不同的地方想到了同樣的問題,大家就可以在社區中實現交流討論。另外有人說,如果斯坦福課程都放到了網上,進行免費學習,是不是就沒有人來斯坦福這樣頂尖的大學了?但是我覺得你上斯坦福這樣的頂尖大學,關鍵的不是你學習的內容,因為這些內容是越來越免費的,關鍵是在于你上了一個知名的大學、你可以和優秀的老師以及其他的聰明學生一道進行學習。”
與Andrew NG教授闡述的理念極致吻合,清大學習吧平臺的展現的價值同樣是“在于你可以和優秀的老師以及其他的聰明學生一道進行學習”,并且附加了為豐厚的教學、課題資源搭配的教學體驗價值。
據清大世紀產品開發總監介紹,清大學習吧最初上線即配置了線下本地化的實體清大學習吧體驗店,讓老師“落地”到具體的地理區域內,在特定地區的線上“班級圈”內,聚集了同地區的師生的“班級”實現了優秀老師、學生共同學習的愿景。在“班級圈”內,學、練、測、管、問答的互動群式學習讓更多的學生愿望積極參與其中,學生與老師除了單獨互動“問答”之外,其他學生同樣可以參與任意“問答”中,師生單獨或者小組討論都同樣有效。在“練”與“測”環節中擁有高正確率和互動最熱的學生會在平臺“熱榜”展示,鼓勵學生更專心的做題與積極參與師生的互動。
而在平臺體驗價值之外,“班級圈”主要體現了清大學習吧的資源價值。教師、在線課程、在線題庫是支撐平臺的中堅資源。
目前28萬課時的在線課程、150萬套的在線題庫已免費開放給“班級圈”的老師,在一項針對教師加盟在線平臺的調查中,有八成以上老師的選擇依據于平臺的提供的基本資源,而在對于新型的個性化在線平臺的選擇中,近七成的老師認為平臺的教學基礎資源(課時、題庫 )是“個性化”實施的根本保障。在平臺、教師、學生的粘連關系中,平臺的積累資源保證了老師與平臺的黏性,而優秀的老師入駐,最終吸引更多學生的加盟。
事實看來,與本質上灌輸性教學的“一對一”不同,“個性化”教學通過對學生行為數據的記錄,來實現教學資源配置與體驗改善,它提供的是一種全新模式的教學體驗,是傳統教學與“一對一”教學的極致化體現。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