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座談會。定期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聽取相關人士的意見和建議是國務院的慣例做法。但記者注意到,與以往“經濟形勢專家企業家座談會”的會議名稱不盡相同,本次會議特意加上了“民生改善”的字樣。會議名稱變了,與會人員構成也有變化。除經濟學家和企業家外,兩位與民生領域密切相關的專業人士也被邀請參會。他們分別是北京醫院院長、國務院醫改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曾益新和南京市住房保障服務中心主任顏江。
9億多勞動力、1.7億人才是發展金礦
李克強說,要通過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經濟轉型升級。近幾年新動能成長超出預期,并帶動了傳統動能煥發生機,特別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高校畢業生人數創歷史新高、去產能轉崗人員增多的情況下,正是新動能的成長為穩定就業提供了有力支撐。當前,做強實體經濟,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李克強指出,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撬動發展、增添活力。我國擁有9億多勞動力、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職業培訓的人才,這是發展最大的“金礦”。要進一步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實施“多證合一”等舉措,破除各種不合理的門檻和束縛,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多措并舉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營造鼓勵干事創業、寬容失誤失敗的氛圍,更大程度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通過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拓展發展空間。
不減保障 守住養老金發放民生底線
李克強說,發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破解民生難題、回應民生關切、滿足民生需求也會增添發展動力。在當前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況下,保基本的力度不能減弱,要確保穩住就業“基本盤”,守住養老金發放等民生底線。持續深化醫改,創新機制打破層級等壁壘,形成醫保與醫療協作、重點醫院與基層診所資源融合的利益共同體,使群眾享受質量更高、成本更低的醫療服務。加強住房保障工作,加快推動建立覆蓋面更廣特別是惠及新就業大學生和外來務工人員的公租房體系,持續推進棚戶區改造,更好滿足創業者和住房困難家庭的基本居住需求。精準扎實、保質保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用改善民生的新成效不斷淬煉發展“成色”。
縱深 “連名詞都合不到一塊,政策能合一嗎”
在14日的座談會上,當北京醫院院長曾益新介紹目前醫保信息化標準還任重道遠,闌尾炎和盲腸炎在各個醫院的名稱還不統一時,李克強當即要求有關部門要加快推進醫保政策合一等相關問題。李克強要求:“哪怕三保不能合一,政策也可以先合一,這樣老百姓報銷醫療保險就更方便了。現在連名詞都合不到一塊,政策能合一嗎?”
曾益新向李克強建議,推動醫療衛生和養老事業健康發展的關鍵環節是“強基層”。
李克強聽后很感興趣地問道:“醫共體落戶模式,其實是打破行政層級的企業化管理模式,醫共體目前是企業經營嗎?”
“目前只是引入了企業管理機制。”曾益新回答。
“大家現在越來越關心生活水平,其中更關心健康水平。”李克強說,“你們提出的醫共體建議很有價值。”
住房也是14日座談會上熱議的話題。南京市住房保障服務中心主任顏江介紹,通過搭建“購、租、補”三位一體的住房保障體系,該市已經“保障”了約30萬戶家庭的住房問題。
總理指出,民生保證的基本就是“托底”,棚戶區改造、移民搬遷和城市公租房均屬于這一范疇。
“我們今天開會,沒有服務人員忙前忙后,這會議可能也開不好。一座城市同樣如此,人才只有各個層級、什么類型的都有,這個城市才有活力。政府要做的就是提供兜底保障,讓初創業者或基層打拼者都能看得到希望,社會就有前行的動力。”李克強說。
總理表示,下一步要逐步擴大推進城市公租房等保障工程建設,不僅讓房地產保持相對穩定,更重要的是讓就業者、創業者逐步不再被基本的住所困擾,讓他們對未來生活充滿憧憬。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