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等地順風順水的全球最大24小時便利連鎖店7-11繼續西進。繼2011年在成都開店尚未達到既定目標后,7-11品牌的擁有者柒-拾壹(中國)投資公司攜新希望集團的巨資殺進山城,正面臨巨大挑戰。
此前,同樣來自日本的世界第二大便利店品牌羅森已在重慶交了一份不佳的成績單。2010年,同樣帶著3年開300家店的豪言入渝,但重慶羅森便利店有限公司總經理福田曉村后來坦承,羅森經營思路有些不接地氣。截至去年底,羅森只在重慶開了第57家店,先后關閉了幾家嚴重虧損的門店。已開店中,僅3成盈利。
“重慶開便利店的成本比深圳要高!”7月15日,重慶可購有限商貿公司總經理趙彪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這是很多外來企業有所不知的。而日資品牌24小時營業的方式在重慶,多少有些“水土不服”。國家對外資企業煙草零售牌照的限制更是像一堵墻,阻止了大量煙民成為便利店的消費者,卻對本地便利店大開綠燈。
重慶的門檻
“便利店的成本主要是三大塊,店面成本、人力成本和物流成本。”趙彪說,對便利店來說,大部分靠加盟才能迅速擴大規模,占領市場,可購就有60%的店是加盟店。但房屋租金是企業最主要的壓力,重慶的房屋租金不僅比2010年時貴,平均價格甚至貴過深圳。
他說,深圳一個五六十平方米的鋪面每月租金在3000-8000元,而由于重慶地形崎嶇,同樣面積大小的鋪面至少在6000-15000元。“可購剛盤下來一個店,才40平方米,月租金高達3.5萬元!”他說。
“但可購的物流依然是虧損。現在我們只有120家店,只有做到200家店時物配才能盈虧平衡。”他說。
在重慶市品牌協會秘書長張銳看來,物流是發展連鎖便利店的要害。他說,重慶很多便利店并沒有大型超市的雄厚物流配送渠道。羅森在重慶是和第三方合作,并沒有自建物流渠道。
“單個人力成本算起來比深圳低。”趙彪說,在重慶,一個店員月工資1800元-2100元,深圳要高出300-500元,平均一個便利店要請5-6名店員。但除去房租,重慶便利店的資金經營壓力還是比深圳大,平均一個店貴出1000元以上,這是很多外來企業沒有估計到的。
“除了經營成本,重慶便利店的風險安全成本令人擔憂。”最早在重慶開設便利店的重慶十分利商行連鎖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政綱對本報記者說,便利店24小時營業,增加的不光是一個店員每晚20元的夜班補貼和電費成本,更重要的是偷盜風險。
“原因就在于重慶還處在便利店的市場培育期。”趙彪說。直到今年,才開始有很多人接受便利店。
但今后兩年,依然是重慶便利店的發育階段。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