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了解,不少人會在尋求外界融資時把政府對其的扶持作為說服投資人的賣點之一,但精明的投資人卻并不見得買賬,作為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基金,表面的風光顯然打動不了他們,他們更為看重的還是企業本身的質量 ]
兩年前,張彬(化名)在某高新園區孵化基地租借了一間十幾個平方米的辦公室,這是他回國創業的起點。
墻壁上貼滿了生物醫藥的圖例,張彬一邊向記者講解,一邊在規劃企業的發展路徑。
兩年后,當記者再次走進這里時,辦公室頗顯冷清,房間的一角臨時辟出一間實驗室,兩位工作人員正坐在儀器前檢測數據。“使用公共實驗室需要租金,我這些自有設備還能用,就省了這筆開銷了。”
兩年前還手握某生物醫藥技術信心滿滿回國創業的張彬,現在卻沒有當時的那股勁頭,他向記者坦言,這些年一直在原地踏步。
“生物制藥本身需要的發展周期較長,初期資金需不斷跟進,在自有資金燒殆盡后,我曾試圖申報一些國家級和地方性的專項資金的扶持,但都未果。”無奈之下,張彬只得開拓“副業”,轉而開始為一些國外制藥企業做CRO(新藥研發外包服務)以此來“養”其自有科研項目的開支,而這種狀態一直延續到了現在。“但自有科研項目的開支太大了,CRO這部分的收入只是杯水車薪。”張彬有些無奈。
更讓他沒有想通的是,那些拿到相應資金補助的企業并非個個優秀,打探之后才知其中有些企業是有“門路”的,而這其中的水深是他沒有想象到的。
中介機構的“能耐”
從發達國家情況來看,政府的資金支持是中小企業資金來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政府的資金支持一般能占到中小企業外來資金的10%左右,其主要方式主要包括稅收優惠、財政補貼、援助、風險資本、鼓勵中小企業到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等。
記者在查閱相關信息后發現,國內對于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涉獵面較廣,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設立了種類繁多的基金、專項資金,中小企業在其發展的各個時期只要符合國家和地方的產業政策,都可以申請并獲得中央或地方財政資金的扶持。
比如在2003年1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中提及,中央財政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地方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為中小企業提供財政支持。用于中小企業創業,支持技術創新,鼓勵專業化發展以及開拓國際市場等。
而在可以查到的各類政府扶持資金計劃中,對于中小企業資金支持的各類名目繁多。包括國家層面技術研發類、創新類政府扶持資金比如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科技創新計劃;特定領域的專項資金如工信部的電子產業發展基金、文化部的文化科技計劃、商貿部專項等。而各個地方政府、園區各自下設的資金扶持計劃則數目更多。
然而,對于一家創業企業而言,不清楚相關領域是否有政府扶持基金,沒有申報經驗,讓企業往往感覺千頭萬緒。記者隨意查閱了一份關于2013年度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申報材料后發現,30多頁的申報材料填寫除企業基本情況之外,還需交代包括成果證明、知識產權歸屬證明、實施方案的可行性闡述、資金使用計劃、轉化能力論述、項目執行期內計劃完成的指標等多項內容,只要其中一個項目無法達到申報要求,就可能會不成功。
與此同時,記者也發現在一些項目資金申請建議上會附帶提到建議規模的、適合申報項目企業成立專門的政府扶持基金申報及部門,同時配合較有經驗的第三方機構進行申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