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新型高校后勤保障體系——訪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謝煥忠
如何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準確把握國家和高等教育事業總體改革發展形勢,深化高校后勤改革與發展,是當前高校后勤廣大干部、員工關注的話題。日前,記者就這一話題采訪了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謝煥忠。
記者: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是承前啟后的事業。如何認識十多年來改革與發展的成果?
謝煥忠:十多年來,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成果顯著,有目共睹。一個與經濟體制和高校辦學模式相適應的、新型的高校后勤保障體系已經初步形成,高校后勤服務市場已高度開放,后勤服務的運行效率和質量大幅提高,高校后勤服務管理總體水平在公共機構中已處于領先水平。
這一保障體系為實現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很大程度上分離了高校辦社會職能,保證了教學科研發展與師生們日益增長的生活服務需求,實現了當初高校領導的一個共同夢想——集中精力辦學。
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先行探索與實踐,對推動高等教育向更高水平邁進產生了重要影響,促進了高等學校管理體制和辦學模式的總體轉變,為建設現代大學制度、實現政府職能轉變、正確處理政府與學校的關系,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等改革提供了經驗和啟示。
記者:隨著改革的深入,發展進入新階段,我們也必須面對新的矛盾,迎接新的挑戰。當前如何處理好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
謝煥忠: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方向和目前的推進思路是正確的,要始終堅持后勤社會化改革方向不動搖。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只能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來解決,走回頭路的做法沒有出路,也不會得到廣大師生的認同。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任何改革都不可能脫離現有體制單兵突進。我們要把高校后勤改革放在國家宏觀改革發展大局和高等教育整體改革發展全局中去思考、去謀劃,順勢而為。改革的目標要明確,思路、路徑要清晰,不同時期要有不同的著力點。當前我們提出了建設新型高校后勤保障體系的思路,即“政府履行職責,市場提供服務,學校自主選擇,行業規范管理,部門依法監管”。其核心是“公益性投入與市場化運營相結合”。實踐證明,這一改革發展的宏觀思路是正確的。
記者:今年高校后勤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是什么?
謝煥忠:高校后勤系統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主動適應高校辦學模式的變化和管理體制的改革,凝聚力量,攻堅克難,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努力做好高校后勤改革和管理工作。
一是突出重點,著力研究解決國家支持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宏觀政策與具體管理制度不配套的問題;研究落實政府對高校后勤的公益性投入政策和建立后勤公益性服務成本補償機制;做好與財政部等部門的協調。
二是推進改革開放,實現后勤服務資源的優化配置。要消除行政壁壘,積極開放校內經營性市場,穩步擴大校內服務性市場,鼓勵有實力的高校后勤實體轉制為企業,向外拓展服務;支持學校向社會優質企業開放,促進公平、有序競爭,滿足高校師生多層次、多樣化服務需求。
三是轉換職能,發揮教育后勤行業組織的作用。后勤行業組織應加強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和能力建設,發揮“提供服務、規范自律、反映訴求”的職能和咨政作用,加快制定、完善各類服務規范、行業標準,推進服務和管理的標準化、規范化。
四是落實“規定”,著力做好“建設節約型校園”工作。高校后勤要把勤儉節約辦教育、建設節約型校園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目標,積極落實,盡快啟動節約型校園示范單位的創建工作,加強示范引領,總結經驗,以點帶面,全面推進。
五是切實加強學生食堂工作。高校要繼續以貫徹落實五部門《意見》為核心,深入改善和加強學生食堂工作。要組織專項督查,重點是學生食堂各項優惠政策和貧困家庭學生生活補貼落實、學生食堂飯菜價格平抑基金和價格聯動機制的建立。高校要做好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杜絕餐桌浪費。
六是出臺文件,加強學生公寓管理工作。
七是多管齊下,加強高校后勤安全管理。高校要加強與公安、消防、食品安監等部門協同聯動,實施專項檢查、督促和教育、組織,推動后勤系統生產、服務的安全和安全管理,排除安全隱患,確保學校的安全穩定。
八是加強指導,促進“農校對接”扎實有效、健康開展。教育部已經連續開展了三屆全國“農校對接”洽談會,今年8月還將繼續舉辦第四屆。各地后勤行業組織要積極行動、主動配合政府部門共同推動這項工作。
九是積極支持,推進高校后勤“六項工程”建設。教育部門要加強服務和指導,研究相關扶持政策、協調政府其他相關部門,爭取多方支持,力促此項工作持續健康開展。(記者 陳寶泉)
《中國教育報》2013年5月29日第2版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