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8位歸國留學人員拿走1300萬元扶持資金創新創業,這讓很多人感到羨慕;一年后,個別企業已經實現了人均產值200萬元的擴張升級,很多專利技術都極具發展空間。作為大連市首批“海創工程”的入選者,郭方準、李丕、吉立人、蘇磊、紀華雷、崔云翔、柴衛平、張建洲,這8位智者用新興高端產業實現了扎根祖國激情創業的夢想。
有好技術就要帶回祖國
留學日本的郭方準,放棄了日本同步輻射光科學研究中心終身職位研究員的工作,選擇在2008年在大連創辦齊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至今,已經申請了近20項國家專利。郭方準致力研究的真空產品,更是一個從民生到科研,甚至到軍事等高科技領域都有涉獵的重大產業,其市場規模之大不可估量。齊維科技生產的超高真空部件,不但填補了國內空白,還實現了對歐洲、美國和日本等十余個國家的出口。
曾就職于美國貝爾實驗室的李丕,獲得過貝爾實驗室全球最高獎(每年兩項)——貝爾實驗室總裁獎。2008年,他選擇回國創辦大連天維科技有限公司。其自主研發的iTVi智能高清多業務系統終端,融合電視高清視頻、互聯網豐富內容、電信網通信互動等特點,引導大眾用戶的娛樂從書房回歸客廳,是數字電視、互聯網及電信網完美融合的產物。
畢業于英國威爾士大學新港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獲得碩士學位的紀華雷,2008年創辦大連戴安科技有限公司,擁有國家發明專利2項,申報美國專利1項。智能型背心式高頻振蕩排痰機的研發,將改變傳統的治療手段。經醫院試用,醫用型智能排痰機治療有效率提高35%,治療時間減少70%,安全可靠;家用型將以成本優勢進入社區和家庭。
“海創工程”用“3231”留住“海歸”
“海創工程”是指大連市海外學子尖端人才歸國創業工程,是推進大連市吸引海外學子尖端人才來連創業的工程,是落實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和遼寧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進工程的具體措施。“海創工程”的目標是:通過5年的努力,吸引50位海外學子尖端人才來連興辦高新技術企業,從而優化我市產業結構,改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
這項工程也被概括為“3231”工程,即“一次性給予海外學子尖端人才創業企業200萬元創業啟動資金、不低于200萬元的創業投資、不低于200萬元的資金擔保,連續3年免租金提供不低于1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標準廠房、連續3年免租金提供不低于100平方米的生活公寓”的“重磅”優惠政策,彰顯出大連市進一步吸引海外學子尖端人才來連創業的決心和力度。
瞄準高端項目積蓄產業活力
去年首批入選“海創工程”的項目,共同特點是都與我市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緊密相關。在8個項目中,有3個屬于電子信息技術項目,數量最多,這與多年來我市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產業息息相關。兩項新能源及節能技術入選體現了我市大力發展綠色產業、低碳經濟的強烈意愿;高科技改造傳統產業項目的入選體現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努力。
今年的海創周期間,第二批“海創工程”項目即將簽約,記者采訪了解到,即將簽約的12個項目涉及5大領域,即電子信息—軟件、電子信息—硬件、生物與新醫藥技術、新材料開發技術、新能源與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入住,為城市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