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roupon申請上市的新聞熱度減退后,接下來就該等著看Airbnb因為加入十億美元俱樂部而登上頭條了。這家旅行房屋租賃網站據說即將完成一輪1億美元的融資,這將使該公司估值達到十億美元。毫無疑問,在互聯網行業TechCrunch上,關于各種像Airbnb一樣的初創企業的報道將蜂擁而至:辦公空間版Airbnb!家教版Airbnb!汽車租賃版Airbnb!而我個人最喜歡的——體驗版Airbnb!
當這輪融資結束時,Airbnb將成為歷史上估值達到十億美元以上的第30家風投資本支持的公司,大多數企業都是在上次互聯網泡沫開始前達到十億美元里程碑。我在道瓊斯VentureSource的朋友仔細了這些企業,對過去和現在估值達到十億美元的風險支持企業的數據進行研究。總共有29家企業浮出水面:10家近期估值達到了十億美元,18家創業公司在互聯網泡沫時期估值就達到了十億美元(LinkedIn在2008年就樹立了十億美元里程碑,由于最近其公開上市,因此未算在現今這一批私人持股的十億美元創業公司之內)。
如今的這一批十億美元創業公司都是人們常常猜測的熱門社交公司:Facebook、Gilt Groupe、Groupon、Living Social(母公司為Hungry Machine)、Twitter和Zynga。躋身現今十億美元俱樂部的還有:旅游搜索網站KAYAK Software、清潔能源初創公司Better Place和Bloom Energy,以及運營商Integra Telecom。
但對這些十億美元公司的前輩們稍加,對比結果引人注目。其中有一點是,泡沫時代的幾家公司——Cereva Networks、Chorum Technologies、eToys、Foundries Holdings、ONI Systems、TradeOut.com、WebVan——都已不復存在。但我們仍然可以看看那些公司在他們十億美元鼎盛時期的情況,今天的十億美元創業公司要比Web 1.0時代的同行們“年齡”大得多。無疑,由于《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如今的初創公司達到十億美元里程碑的“年齡”中數為4.1年,幾乎是它們泡沫時代同行的兩倍。現今這一批初創公司也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它們平均擁有1,390名員工,而泡沫時代公司平均有412名員工。
這是個好消息。
壞消息是,現在的十億美元公司比90年代末期的同行得到的估值更為虛高。現在十億美元俱樂部的10家公司中,有5家估值都超過30億美元。而泡沫時代,只有Webvan沖過了20億美元大關(在其申請破產前,裁掉了2,000名員工,除去3萬個舊金山隊棒球場上的Webvan牌座之外并沒給自己留下什么可展示的東西)。
最后,今天的創業公司往往并非依靠有機增長,而是比他們的泡沫時代同行更為貪婪。現在的10家十億美元創業公司已經收購了其他19家支持的初創公司。他們的18個泡沫時代的同行在被淘汰之前僅收購了3家公司。
你可以自行比較下面兩組十億美元的公司:
當紅互聯網企業
泡沫時代的公司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