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推出鼓勵創業帶動就業三年行動計劃以來,今年首次將“幫助成功創業一萬人”列入市政府實事項目,以幫助創業者突破創業“瓶頸”,今年1至3月,已有2000人從中受益。創辦財務咨詢公司兩年的年輕創業者陳迪,是創業新政的首批受益者。根據新政,創業場地房租補貼標準從2000元/人/年提高到2800元/人/年;原來針對初創期創業組織的18個月補貼期限,延長到36個月。目前,僅盧灣區就有6家創業企業19人次獲得5.19萬元補貼。
調查顯示,融資難和經營場地短缺,是困擾創業者的兩大難題,為此,本市推出了小額貸款利息補貼和創業場地房租補貼兩項新政。市級層面的政策導向,也為各區縣扶持創業明確了方向。閘北區對區域內注冊資金在200萬元以下且存續一年以上,符合區域產業導向的小企業,經評審確認符合條件的,給予一次性10萬元補貼。寶山區政府為廟行鎮電子商務創業園提供了多項創業扶持政策:最高10萬元的創業前貸款擔保,近萬元的一次性創業獎金,新辦企業安置勞動力的就業補貼,開業貸款全額貼息等。
針對青年人有熱情但經驗不足的特點。不少區縣開創了“創業拜師+練攤”、“跟著老板學做老板”等方式幫助創業者。社區青年小徐從去年開始,在浦東新區浦興街道創導的“創業拜師”結對服務模式中,認識了帶教師傅、創業成功者王閃亮。小徐在王師傅的店中從營業員做到店長,學到了不少經營要領,自己的飾品服飾店將于近期開張。閔行區就業促進中心為創業者開設了指導、融資、政策咨詢等精細化服務項目。創業者陳雯兩年前創辦了莘莊小可愛攝像錄像制作服務社,經營兒童攝像錄像。可開張半年后就遇到瓶頸。就業促進中心向她推薦了創業志愿者孫慧。孫慧每月定期上門“對癥下藥”,幫助陳雯的服務社走出困境,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為了幫助更多創業新苗成長,本市還形成了企業孵化的扶持鏈。楊浦區設立了“創業苗圃”,創業者即使沒有資金、經驗,但只要有好的創新項目和激情,拎個包就能入駐。去年6月,26歲的白光與5位年輕伙伴帶著他們的“優學計劃”商業計劃書走進創業苗圃,享受免費辦公室,有專業老師輔導,他們不用注冊公司,就可在商海試水。4個月之后,他們成立了上海光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3個月銷售額達20多萬元。在這里經過孵化出殼的“幼苗企業”,可進入楊浦科技創業中心的“孵化器”進一步發展壯大。如今,這樣的“創業苗圃”也在其他各區縣的創業園區和創新基地出現。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