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中央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以來,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漸成潮流。與此同時,海歸對國內商業環境不熟悉、在創業中資金短缺、缺乏管理經驗等問題亦逐漸彰顯出來。
2011年1月12日,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歐美同學會共同發起的中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指導委員會在北京成立,海歸創業有導師了。
導師:陣容不凡
委員會成員鎖定“高端”,涉及各個領域。有、市場營銷、創業成功的留學人員企業家等。據了解,瑞士銀行中國區主席兼總裁李一、中關村管委會原副主任夏穎奇等人都名列其中。
作為一名海歸創業者,唐宋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宋雷提出了中肯的建議:“導師團隊的成立很好,但人數遠不夠,希望能夠擴大范圍,放寬標準,不僅限于高端,也多吸納一些能夠帶動某些獨特領域發展的人才,最好擴展到各省市中去。”
幫扶:方式多樣
他們將如何幫扶新的海歸創業者呢?作為導師團隊的代表成員,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王輝耀表示:“首先,我們會主動與各創業園區進行交流對接,舉辦公益性質的創業輔導班,介紹一些政策、社會網絡;同時,我們還會對好的創業團隊進行評舉,表彰一些項目;再者,我們會召開年度會議,舉行留交會,互相研討學習;此外,我們將研究一些典型創業案例、模式、經驗,并且出版成書刊。”
雙贏:互補互助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院長吳江就此次委員會的成立提出自己的看法:“海歸創業,融資難為第一位,這個導師團隊的大部分在投資方面有優勢,他們有資金、市場。但他們往往缺乏最先進的技術,而新的海歸人才帶回來新技術和新知識,他們雙方能很好地實現優勢互補。資本與技術中間的橋梁,就要由政府、主辦方搭建起來。”
海歸在創業中,面臨諸多不適應國內商業環境等問題。這個越來越普遍的現象,催生了“創業導師”的模式。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