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關村e世界數碼商城,顧客在選購數碼產品。如今,北京海淀區中關村大街集聚著各種數碼產品專賣店,滿足了數字時代消費者對數碼新產品的需求。 本報記者 喬金亮攝
中關村是我們國家乃至世界上人才、技術、創造力最集中的地區之一。中關村是我國科教智力和人才資源最密集的地區,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對推進自主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跨越式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中關村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技術創新源頭,年技術交易額約占全國的40%
記者:為什么說中關村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策源地?
楊建華:中關村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初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它的發展一直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國務院先后四次做出重要批復。
中關村集聚了大量的高端創新要素。僅在中關村核心區就集聚了30多所國家重點高等院校、超過150家國家骨干科研院所、60多家國家重點實驗室、60多家國家工程中心和100多家跨國公司研發機構。培育了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家,留學歸國人員數量占全國的近四分之一。中關村吸引的創業投資額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數量占全國的近三分之一。
20多年來,中關村開發出了一大批滿足市場需求的緊缺技術和產品,掌握了一批滿足國家戰略需求的關鍵核心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超過50項,涌現出漢卡、漢字激光照排、超級計算機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創制了TD-SCDMA、閃聯等30多項重要國際技術標準,為航天、三峽工程和青藏鐵路等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中關村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技術創新源頭,年技術交易額約占全國的40%,其中80%以上輸出到北京以外地區。
中關村不僅是我國技術創新的一個發源地,也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試驗田”。始終發揮中關村推動改革開放的先行先試作用,這是中關村最鮮明的特色。中關村的先行先試,其目的就是不斷探索我國轉變發展方式、激發自主創新活力、實現科技與經濟有機結合的路徑和方式。
中關村已成為我國技術創新的源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支撐,企業擁有授權專利超過3.5萬件
記者:《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中關村要在軟件及信息服務、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領域中形成2至3個擁有技術主導權的產業集群,培育出一批國際知名品牌和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目前,中關村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上,取得了哪些突破?您是如何理解“策源地”這一概念的?
楊建華: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提出的七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以及“要選擇最有基礎和條件的領域作為突破口重點推進”的要求,對照《中國科學院關于發展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調查報告》提出的“最有可能發展的新能源、信息、生物、新材料四個產業”,中關村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策源地、制高點和重要依托,對于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跨越式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特別是在一些重點領域中,中關村都取得了突破,發揮了策源地和示范引領作用。2010年,中關村企業實現總收入1.55萬億元,同比增長20%,約占全國高新區的六分之一,占北京市GDP總量的19.2%;企業新取得20多項國際領先技術,主導創制了國際標準76項、國家標準590余項。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