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原料漲價很厲害,成本壓力加大。有時與顧客訂了三個月的單,但由于成本又上漲了,假如我們的價格再上漲的話,就很容易丟單。”4月26日,蘇州市德銳紡織有限公司銷售經理王女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最近一項調查顯示,中國數以萬計的中小企業正面臨嚴峻的考驗。來自廣東、、、遼寧、四川、湖北六大出口大省的調研顯示,這些地區約有半數企業利潤下降,部分企業虧損面加大甚至倒閉。
上述6個貿易大省在調研后也建議,希望國家保持出口退稅政策的穩定。業界人士指出,在目前的環境下,調低出口商品退稅率幅度不宜過大,年內控制在1至2個百分點,盡量保持出口相對穩定的經營環境。
企業出口利潤降至1.44%
當前在大宗商品、原材料漲價和人民幣升值共同作用下,中小企業已被逼近“生死關口”。
4月26日,商務部財務司處長袁曉明表示,2010年,我國出口企業平均利潤率為1.47%,低于工業企業平均利潤水平;2011年1至2月,企業出口利潤率進一步下降到1.44%。
在多重因素影響下,企業特別是傳統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中小出口企業的承受能力有限。在本屆廣交會上,佛山某電器公司市場部人士表示,人民幣每升值1%,企業就將面臨1.6萬美元即10多萬元人民幣的匯兌損失,企業利潤將減少5%左右。
多家公司老總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反映,目前企業的提價幅度只能在5%左右,最多不能超過10%,否則訂單就將向東南亞等地區流失;同時,這個提價幅度并不能抵消各項成本上漲帶來的虧損。
4月22日,商務部發布《中國對易形勢報告(春季)》。該報告指出,企業發展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要素成本進入集中上升期,企業經營壓力持續增加。
報告首先提到的便是原材料價格持續攀升。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的帶動,一季度國內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漲。流通環節生產資料同比上漲11.2%,其中成品油價格(破解油價困境)上漲17.8%,鋼材上漲17.6%,有色金屬上漲10.3%,化工產品上漲8.8%。
此外,人民幣自去年六月重啟匯改以來,升值步伐逐漸加快,對企業形成的壓力也不言而喻。廣東省副省長招玉芳表示,據測算,去年重啟匯改至年底,人民幣每升值1個百分點,廣東出口企業增加成本約80億元。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